第384章 南蛮都护府
  曹射是谁?曹射是曹性的族兄,平城曹家村难得的一位英才,有着准一流的射术,其与扶南女王柳叶联名上贡,那不是说,他成了扶南王了吗?
  兄长做了王,你更厉害的弟弟还能闲着?百官不由自主的将曹性代入奸臣之列。
  可曹性这“奸臣”提出的是如此推崇汉朝的年号,汉朝之前除了秦朝,一个比一个享国时间长,因此还没有三百年一回合的一说,时下的人也不知道现在叫做东汉末年。
  公元三一一年,第一感觉,就让天下人知道了大汉统治之久,大大的宣扬了大汉国威。
  这使得百官内心很矛盾,分不清曹性到底是忠是奸,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都是无所谓。
  一听三百一十一年,刘辫满脸的心猿意马,整个人都有些陶醉在其中,甚至盘算着剩下的五百年怎么更好的维持,都说周朝八百年,在他心中很自然的将一朝的国运,当成了八百年。
  “咳咳~”
  释普基附身细语:
  “陛下,卫将军还在等着您呢?”
  刘辫这才反应过来,学着前些日子释普基给他说书的内容,站起身子,挥着手,动作是僵硬了些,但声音却是很洪亮:
  “好!有卫将军相助,天下何以不太平!曹射、韩忠、皱涛还有诸位部将,功劳很大!要赏!赏……”
  释普基马上附耳提醒。
  “升韩忠、皱涛为平南校尉、定南校尉!封亭侯爵食邑千户,可选国境外的蛮夷之地建国!”
  “陛下万万不可啊!”
  骑都尉士孙瑞再也站不住了,其大声哀求道,说着人已经跪下了。
  “陛下万万不可!持乃误国啊!”
  侍御史郑泰跟着出列,人已经随着士孙瑞跪了下来,很快羽林右监杨瓒,骑都尉伍孚跟着跪下。
  伍孚更是直指释普基:“阉竖误国!臣恳请杀了阉竖!”
  刘辫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雄”了一回,一下跳出了这么多人反对,他就不知道,你们不都嚷嚷着复周礼吗?分封诸侯为夷地不正是周礼!
  更可气的是,释普基对自己这么好,天天给自己带好吃的、说书讲故事,而且武艺豪强,宫中一百个少年宦官加起来都打不过他!你伍孚开口就要杀他!
  刘辫很生气,人往往在生气的时候,而忘记了懦弱!
  “嘭嘭~”
  怒火中烧的刘辫,用力的拍着桌案,手指向下跪的几人咬着牙,大发雷霆:“尔等这是做什么!什么不可!什么误国!朕恢复周礼有何错!”
  漂亮!
  曹性忍不住在内心为完全可能是歪打正着的刘辫点赞,儒家天天以复周礼为己任,现在皇帝就要复周礼,你敢跳出来反对?
  “陛下!此时不能相提并论……”伍孚仍旧不死心,还要反驳,刘辫厉声大喝:“怎么不能相提并论,难道你们说的复周礼都是骗朕的?”
  伍孚一时哑口无言,脸一阵青一阵白,这时上上任太尉,如今的大鸿胪马日磾慢慢出列,对着刘辫同样跪倒在地,年过半百的他,口中带着哭腔:
  “陛下,复周礼讲究方法,需寻寻渐进!盲目立异姓诸侯国,又违祖制也!”
  马日磾的出列,让光禄大夫杨赐、议郎蔡邕跟着出列,跪在地上。
  此时下跪已经有十数人的朝官,哀声齐道:“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你们这是要欺负朕?!我要治你们的罪!治你们欺君之罪!你们统统都给我去充军戍边!”
  刘辫摇摇晃晃的就要倒下,还好释普基手疾眼快,上前扶住了他,并慈祥的为刘辫抚平胸口!刘辫满是感激的看着他。
  眼前的一幕让何太后不敢相信这是他那胆小的孩子,母亲的溺爱让她没反对,甚至还支持刘辫,只为他能保持男子气概。
  袁隗半闭着眼睛,仿佛睡着了,袁逢眼角隐藏幸灾乐祸,王允在衡量利弊,在许相、丁宫的注目下,曹性出列了,其没有说话。
  “噗通~”
  曹性跪在了地上,这下不得了,丁宫紧跟其后,许相不甘示弱,九卿、大夫、博士、国士顿时跪了一大半,朝堂之上顿时矮了一大截,站立的只剩下小半朝官。
  “曹爱卿你这是为何?难道你也反对朕?”
  “不!陛下,马大鸿胪、伍都尉、赵大夫等,据理力荐,为国之忠臣也!切不可处罚他们,这会使天下忠臣心灰意冷啊!
  陛下!
  要发配边疆就发配臣吧!臣本就是边疆之人!”
  曹性此幕,让马日磾、蔡邕、赵岐等纷纷看了过来,神色更是复杂纠结。
  袁隗眼睛不知道何时已经睁开,冷冷的看向了曹性。
  同时以国士身份,得已参加朝会,站在角落里的一些侍郎,也看向了这边,其中一位就是曹性朝思暮想的人。
  马日磾等人为官清廉正直,如今面对不公的惩罚,也不放弃,往常他们对朝廷的忠心也从未加以掩饰,可谓铮铮铁骨。
  在他们心中,曹性一直不算什么忠臣,如今却站出来为他们求情,如何让他们不疑惑,虽还不至于就此将曹性当做同类,但内心的看法已经大大的改观。
  曹性对百官异样的眼光充耳不闻,跪都跪了,自然也要达到他的价值:“臣也以为复周礼不是一蹴而就的!”
  刘辫刚要发作,曹性话风又改:
  “但也不能不去尝试,向工部尚书为何能发明一样样对社会都有巨大提升的物品,正是因为有无数次的尝试!
  臣常常听向尚书与其徒弟马均侍郎说,失败为成功之母!
  复周礼国之大计!亦应该发挥这股精神!”
  曹性甩开双袖,拜服在地:
  “臣提议!可在南方蛮夷之地先开一封国,观察些时日,成自然大好,可再在东西北三方蛮夷之地,再分封一国。
  不成臣愿领军前去收回,撤国改郡,并入地方!
  同时南蛮十六国归附称臣,应学西域,在南蛮建设都护府,都护府选址就在扶南国!最好是靠海且是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