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大兴教育
会客室主案上,曹性跪坐在席子上,一张宽一丈高三尺的匾额铺在案上,手持毛笔的曹性挥墨如云,娟秀暗藏皇家气势的廋金体,书写着“颍川太学”四个大字。
“呼~”
曹性对着未干的墨水哈了一口气,放下了笔杆:
“荀祭酒,可愿引领私学入官学,成为太学下级机构,为太学甄选人才,为朝廷初选官吏,并且在下可以承诺,在颍川大学完成四年学业之后,如果没有考入太学或不愿入。
只要通过毕业考核,就可出任百石以下的吏员!
荀先生,除了现在的学子全部入选颍川大学之外,大学的学子名额将与太学相同,近两万学子,并且大学的扩建、招生等一切资金,以及以后的开销,由在下承担!
现在的教学先生们全部继续留教,并将受到朝廷比六百石博士的封官,首届颍川大学的祭酒,以及大学的创始人都是您!”
两万学子、教师封官博士,让荀爽有些动容了,如果麾下有两万学子,并每年还有一万新老交替,那颍川私学将得到质的飞跃!
如今整个私学也不过九室九百学子。
还有一点就是,颍川私学本就是荀家一手创办,学子多荀家子弟,占两百余,十数位教师,除了荀家族人就是荀家客卿。
颍川私学改成大学,荀家将受益极大。
看荀爽陷入了沉思,也不逐客了,曹性继续加大筹码:
“除此以外,颍川大学将设比六百石博士教师两百人,比三百石大学助教两百,博士教师由礼部、太学祭酒、大学祭酒三方共同选取任命。
大学助教由大学祭酒独自任命。”
一开口就是比三百石的两百名助教由自己任命,还有比六百的两百博士协商着选取,这个巨大的成名及陪养门生故吏的诱饵抛在荀爽面前,让他有些难以拒绝。
荀爽沉住了气,没有草率的在曹性准备兴建的选官系统大蛋糕里,分上一块。
而是继续的保持沉思。
这一想,从凌晨想到了日上三竿,门外通知吃朝食消息的护卫已经等的脚都软了。
陈群实在看不下去了,走到了荀爽的旁边,耳语起来:
“祭酒,黄龙先生如今可是士家的一员,从祖上的九卿,再到如今的千石官员数十上百,晋级名门望族都是名至实归!
让并州曹家成为天下名门,是黄龙先生的毕生所愿!”
陈群这话让老士家的荀爽听出了别样的味道,看向曹性的眼光从怀疑慢慢发展到暂时相信。
荀爽看着陈群:“这就是你追随的原因?”
陈群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个原因,黄龙先生是天下少有的英主,心有大爱的英雄!”
“哈哈!长文过奖了,大爱不敢当,不说我无情就好!”
曹性想不到陈群给自己的评价会这么高,他追随自己,自己本来以为是其在草根刘备刚刚发家掌控徐州,他愿意选择了追随。
因此,如今面对同样发达了的自己,加上陈杨这层关系,加上自己的看重,所以才做出的选择。
如今看来,他的选择更多的是因为出于慎重考虑。
荀爽看着老朋友的儿子,这么看重曹性,严重的防备之心也稍稍缓解了一些,重新考虑起了曹性此行目的,还有颍川大学的可行性。
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没有什么坏处。
“不知黄龙先生准备开几家官家大学?”
这个问题有些贪心不足的意味了,但荀爽不愧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说出这话,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曹性笑看着他,伸出了一双手:“天下太学只有一家,天下如颍川这样的大学只有十家!
将来,会有中方中原颍川大学,东方圣人之乡,鲁国大学,南方新土,交州新楚县城,新楚大学,西方龙兴之地,益州汉中郡,汉中大学,北方燕赵重城,幽州广阳郡,蓟县北平大学。”
曹性数完就没有下文。
荀爽眉头一皱:“这不是五座?”
曹性嘴角画出了一个诡异的幅度,脸上满满的都是自信:
“剩下五家,不在大汉十三州之内!
具体在哪,就看四方五路远征军,能将大汉的旗帜插多远!”
曹性说出这话时,满满是好高骛远的意味,天下刚刚大乱,鹿死谁手还不自知,就开始谈论远征了,不是好高骛远,又是什么?
但从他那狂热自信的表情,荀爽批评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
荀爽的目光全部被曹性的这话吸引,因此没有发现一旁陈群的眼神已经如火燎原。
开疆辟土,报效国家,造福百姓!足矣藐视一切私利!
“除至高太学,十大国家级重点大学,还会在各州建立州重点大学,州重点大学同样可以考太学,毕业生,同样可以为吏。
但十大名院有优先权。
再之外,私人可开普通大学,普通私人大学毕业生,可参与吏员考核,通过考核之后,可为吏。”
天下十三州,就是十三座州重点大学,还有私人普通大学,一所大学学子上万,那将是多少学子?
荀爽还在计算,曹性再次张口了:
“太学之下是大学,大学之下是中学,同样四年制,每州、郡、县,最少有一家以上的重点中学。
中学毕业不可为吏,但可以考大学。
中学之下为小学,四年制,每州、郡、县、乡,最少有一家以上的重点小学。
同样小学为官需考中学再考大学之后升太学或出任为吏。
所有官家小学教师秩比百石,所有官家中学教师秩比两百石,所有大学教师秩比三百石,十大名院大学,授博士官,秩比六百石!
各学院祭酒秩为真石,如十大名院大学祭酒,秩六百石,授博士祭酒。”
曹性大大的展示了他要大搞教学之意。
教师地位的增加,官办学校的增加,加上更加完善的教学、升学、选官制,这让本身就就是搞教育的荀爽好感大升。
当然,这些也只有出自权钱双冠的曹性之口,才会让荀爽信服。
“呼~”
曹性对着未干的墨水哈了一口气,放下了笔杆:
“荀祭酒,可愿引领私学入官学,成为太学下级机构,为太学甄选人才,为朝廷初选官吏,并且在下可以承诺,在颍川大学完成四年学业之后,如果没有考入太学或不愿入。
只要通过毕业考核,就可出任百石以下的吏员!
荀先生,除了现在的学子全部入选颍川大学之外,大学的学子名额将与太学相同,近两万学子,并且大学的扩建、招生等一切资金,以及以后的开销,由在下承担!
现在的教学先生们全部继续留教,并将受到朝廷比六百石博士的封官,首届颍川大学的祭酒,以及大学的创始人都是您!”
两万学子、教师封官博士,让荀爽有些动容了,如果麾下有两万学子,并每年还有一万新老交替,那颍川私学将得到质的飞跃!
如今整个私学也不过九室九百学子。
还有一点就是,颍川私学本就是荀家一手创办,学子多荀家子弟,占两百余,十数位教师,除了荀家族人就是荀家客卿。
颍川私学改成大学,荀家将受益极大。
看荀爽陷入了沉思,也不逐客了,曹性继续加大筹码:
“除此以外,颍川大学将设比六百石博士教师两百人,比三百石大学助教两百,博士教师由礼部、太学祭酒、大学祭酒三方共同选取任命。
大学助教由大学祭酒独自任命。”
一开口就是比三百石的两百名助教由自己任命,还有比六百的两百博士协商着选取,这个巨大的成名及陪养门生故吏的诱饵抛在荀爽面前,让他有些难以拒绝。
荀爽沉住了气,没有草率的在曹性准备兴建的选官系统大蛋糕里,分上一块。
而是继续的保持沉思。
这一想,从凌晨想到了日上三竿,门外通知吃朝食消息的护卫已经等的脚都软了。
陈群实在看不下去了,走到了荀爽的旁边,耳语起来:
“祭酒,黄龙先生如今可是士家的一员,从祖上的九卿,再到如今的千石官员数十上百,晋级名门望族都是名至实归!
让并州曹家成为天下名门,是黄龙先生的毕生所愿!”
陈群这话让老士家的荀爽听出了别样的味道,看向曹性的眼光从怀疑慢慢发展到暂时相信。
荀爽看着陈群:“这就是你追随的原因?”
陈群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个原因,黄龙先生是天下少有的英主,心有大爱的英雄!”
“哈哈!长文过奖了,大爱不敢当,不说我无情就好!”
曹性想不到陈群给自己的评价会这么高,他追随自己,自己本来以为是其在草根刘备刚刚发家掌控徐州,他愿意选择了追随。
因此,如今面对同样发达了的自己,加上陈杨这层关系,加上自己的看重,所以才做出的选择。
如今看来,他的选择更多的是因为出于慎重考虑。
荀爽看着老朋友的儿子,这么看重曹性,严重的防备之心也稍稍缓解了一些,重新考虑起了曹性此行目的,还有颍川大学的可行性。
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没有什么坏处。
“不知黄龙先生准备开几家官家大学?”
这个问题有些贪心不足的意味了,但荀爽不愧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说出这话,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曹性笑看着他,伸出了一双手:“天下太学只有一家,天下如颍川这样的大学只有十家!
将来,会有中方中原颍川大学,东方圣人之乡,鲁国大学,南方新土,交州新楚县城,新楚大学,西方龙兴之地,益州汉中郡,汉中大学,北方燕赵重城,幽州广阳郡,蓟县北平大学。”
曹性数完就没有下文。
荀爽眉头一皱:“这不是五座?”
曹性嘴角画出了一个诡异的幅度,脸上满满的都是自信:
“剩下五家,不在大汉十三州之内!
具体在哪,就看四方五路远征军,能将大汉的旗帜插多远!”
曹性说出这话时,满满是好高骛远的意味,天下刚刚大乱,鹿死谁手还不自知,就开始谈论远征了,不是好高骛远,又是什么?
但从他那狂热自信的表情,荀爽批评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
荀爽的目光全部被曹性的这话吸引,因此没有发现一旁陈群的眼神已经如火燎原。
开疆辟土,报效国家,造福百姓!足矣藐视一切私利!
“除至高太学,十大国家级重点大学,还会在各州建立州重点大学,州重点大学同样可以考太学,毕业生,同样可以为吏。
但十大名院有优先权。
再之外,私人可开普通大学,普通私人大学毕业生,可参与吏员考核,通过考核之后,可为吏。”
天下十三州,就是十三座州重点大学,还有私人普通大学,一所大学学子上万,那将是多少学子?
荀爽还在计算,曹性再次张口了:
“太学之下是大学,大学之下是中学,同样四年制,每州、郡、县,最少有一家以上的重点中学。
中学毕业不可为吏,但可以考大学。
中学之下为小学,四年制,每州、郡、县、乡,最少有一家以上的重点小学。
同样小学为官需考中学再考大学之后升太学或出任为吏。
所有官家小学教师秩比百石,所有官家中学教师秩比两百石,所有大学教师秩比三百石,十大名院大学,授博士官,秩比六百石!
各学院祭酒秩为真石,如十大名院大学祭酒,秩六百石,授博士祭酒。”
曹性大大的展示了他要大搞教学之意。
教师地位的增加,官办学校的增加,加上更加完善的教学、升学、选官制,这让本身就就是搞教育的荀爽好感大升。
当然,这些也只有出自权钱双冠的曹性之口,才会让荀爽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