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故土难离
楚军活跃在河北战场之上的多是八旗兵,而且这些八旗是经过性格、忠诚、家庭、对汉家的向往程度等等多方面挑选的,又以圣象八旗兵最是卑微。
华夏大陆经历了数十年的大小战乱,特别是如今历经了几次牵动全国的大乱,老弱首先就因为流离失所、缺衣少食、没有自卫能力等等多方面原因,最容易被淘汰。
其次淘汰率最高的反而不是相对弱小的女子,而是男丁。
随军民夫苦力,征战杀场的将士,都是男丁,死起人来都是成批成批的,男人死多了,可不就是女多男少,加上大肆拉壮丁当兵,地方上多是女子。
楚军拯救的也以女子为主,这么多的单身女子总不能全给楚军境内的汉人男子做妾吧?
时下是封建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有钱有地的楚军及军民都是不缺正妻的,连妾都不缺,作为一穷二白的难民女子根本轮不上做楚军辖地汉人的妻子,连做妾都要排队。
特别是有钱有势有田地有赐妾的楚军将士,很多都是妾室泛滥,有时候妾室太多,耕地多,种子有限啊,这繁衍后代也会受到影响。
为此楚军出现的一个现象,加上曹性也有意推波助澜,很多没有汉籍的八旗兵会入赘汉人女子家。
入赘享受不到了妻妾成群,完完全全的隶属于入赘的家庭,但却是最快得到汉籍的方法,未来两人的孩子还是纯正的汉人,享受着纯正的汉人子弟待遇,如入学补助,入伍优待等等。
汉籍也是有分别的,虽然名义上入汉籍就都是汉人,但被赐汉姓汉籍的有功之异族多了,慢慢就被与纯正的汉人区分开来。
异族入汉籍往往会被称为归化汉籍,地位远高于未归化的夷籍,但已经出现了次于正牌汉籍的现象,如当兵归化汉籍多是入八旗,而入不了待遇最好的正兵。
这使得很多已经获得了汉姓汉籍的归化夷人,都会选择入赘纯血汉家,更别说没有得到过归化汉籍的夷人。
同时很多汉人女子也不用再排队去给他人做妾,特别是家中香火就要断了的女子,她们多会选择招有钱有田夷人八旗兵入赘。
——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
青州北海国沧海海岸新建的港口城市,刚刚来到这里的曹性正在虎豹义从的护卫下,观看着河北乘船而来的难民。
身上臃肿的三重甲给曹性提供了保护的同时,几十斤的重量也一直压着他,曹性从未非宅院以外的地方去卸甲,仿佛习惯了这几十斤的负重。
说来也该习惯了,日复一日的穿了五六年了,恐怕已经感觉不到了三重甲的重量,就像感觉不到了战场上流淌的鲜血一样。
文武依旧位列他左右,这次文官之首是东莱赶过来的王修,在这个地位崇高、汗马功劳的老曹军谋主面前,不管是世家大族荀家谋主,还是陈杨这个同样老资格,都要往后排。
“叔治先生,我们又有好些日子没见了呢!这些年多亏了你的操劳才有了如今的楚军。”
曹性对王修恭敬的像个学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对待王修的态度,从未改过。
王修生性耿直爽快,对于这份师生礼一直受用着:
“你是主公,这个是老夫应该做的,倒是主公不愧对老夫的这份追随!”
“哈哈!”
曹性大笑两声就恢复了正色:
“叔治先生你最是珍惜时间,不在乎俗礼,我也就直入主题了。”
曹性眼睛看着正在码头上登陆的河北难民:
“齐赵开战以来,北海作为主要的难民聚集分配地,如今安置了多少难民?”
王修语气有些忧伤:
“不算这一批,黄河南北一共来个一百零三万五千四百零一位难民,其中男丁……”
王修直接精确到了个位数,显然是没少花精力在这上面,详细的汇报完之后,王修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主公,据统计,有超过四成的难民选择去辽东,只有一成选择去江南,将近五成的难民宁愿在北海国喝粥吊命,都要就留在这观望,期盼着有一天能回到家乡。
为了发挥这些留在北海国的难民的作用,老夫私下将他们组织起来,负责修缮船只、城墙、道路等等,也让他们赚点零工钱。
哪知他们看有零工可做,更多的人不愿离开了。
妨碍了主公的开疆扩土殖民大计,某甘愿受罚!”
曹性只是摇头,没有要责罚王修的意思。
故土难离有太多的因素在里面了,乡情、对未知地的害怕、家乡的土地、慵懒性等等,都只是其中之一,在殖民成为主流,让无数人享受到殖民上的好处之前,殖民的进度会无比的缓慢。
自己在北海国乃至所有难民收容所的制度都是一样的,每天每人只提供两碗粥,七八岁以下的小孩子还算能吃个半饱,成人就只能是吊着个命了。
而且每一碗粥都是有人监督着你吃完的,不吃完你可以倒回来,但不能带着粥离开,以确保弱小们的吊命粥不会被抢。
有时候会有些修路、修城墙、修房子等等零工给他们做,零工多是管饱,还有工钱拿,但零工都是很少的,挨饿才是主流。
但就算是这样,也比他们之前的日子好的多,也造成了更多的人不愿意去未知的地方。
“多组织一些宣传吧!什么说书、演讲、戏曲等等,同时向全军征求意见,看有没有谁有更好的办法。”
“诺!”
楚军工作效率极快,曹性的命令很快开始在内部传开,并传到了刚刚获得护送任务停靠北海国码头上的曹雀那里。
村姑与圣象八旗兵爱情已经传开,两人那叫一个如胶如漆,引得很多像村姑这样的单身女子、孤寡女子羡慕,特别是听说了对方要入赘。
村姑的娘家那叫一个高兴,村姑娘家本有五个亲兄弟,可都先后被黄巾、官兵、赵军拉了壮丁一去不回,大哥家的独苗因为没钱看病,发烧烧成了傻子……
华夏大陆经历了数十年的大小战乱,特别是如今历经了几次牵动全国的大乱,老弱首先就因为流离失所、缺衣少食、没有自卫能力等等多方面原因,最容易被淘汰。
其次淘汰率最高的反而不是相对弱小的女子,而是男丁。
随军民夫苦力,征战杀场的将士,都是男丁,死起人来都是成批成批的,男人死多了,可不就是女多男少,加上大肆拉壮丁当兵,地方上多是女子。
楚军拯救的也以女子为主,这么多的单身女子总不能全给楚军境内的汉人男子做妾吧?
时下是封建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有钱有地的楚军及军民都是不缺正妻的,连妾都不缺,作为一穷二白的难民女子根本轮不上做楚军辖地汉人的妻子,连做妾都要排队。
特别是有钱有势有田地有赐妾的楚军将士,很多都是妾室泛滥,有时候妾室太多,耕地多,种子有限啊,这繁衍后代也会受到影响。
为此楚军出现的一个现象,加上曹性也有意推波助澜,很多没有汉籍的八旗兵会入赘汉人女子家。
入赘享受不到了妻妾成群,完完全全的隶属于入赘的家庭,但却是最快得到汉籍的方法,未来两人的孩子还是纯正的汉人,享受着纯正的汉人子弟待遇,如入学补助,入伍优待等等。
汉籍也是有分别的,虽然名义上入汉籍就都是汉人,但被赐汉姓汉籍的有功之异族多了,慢慢就被与纯正的汉人区分开来。
异族入汉籍往往会被称为归化汉籍,地位远高于未归化的夷籍,但已经出现了次于正牌汉籍的现象,如当兵归化汉籍多是入八旗,而入不了待遇最好的正兵。
这使得很多已经获得了汉姓汉籍的归化夷人,都会选择入赘纯血汉家,更别说没有得到过归化汉籍的夷人。
同时很多汉人女子也不用再排队去给他人做妾,特别是家中香火就要断了的女子,她们多会选择招有钱有田夷人八旗兵入赘。
——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
青州北海国沧海海岸新建的港口城市,刚刚来到这里的曹性正在虎豹义从的护卫下,观看着河北乘船而来的难民。
身上臃肿的三重甲给曹性提供了保护的同时,几十斤的重量也一直压着他,曹性从未非宅院以外的地方去卸甲,仿佛习惯了这几十斤的负重。
说来也该习惯了,日复一日的穿了五六年了,恐怕已经感觉不到了三重甲的重量,就像感觉不到了战场上流淌的鲜血一样。
文武依旧位列他左右,这次文官之首是东莱赶过来的王修,在这个地位崇高、汗马功劳的老曹军谋主面前,不管是世家大族荀家谋主,还是陈杨这个同样老资格,都要往后排。
“叔治先生,我们又有好些日子没见了呢!这些年多亏了你的操劳才有了如今的楚军。”
曹性对王修恭敬的像个学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对待王修的态度,从未改过。
王修生性耿直爽快,对于这份师生礼一直受用着:
“你是主公,这个是老夫应该做的,倒是主公不愧对老夫的这份追随!”
“哈哈!”
曹性大笑两声就恢复了正色:
“叔治先生你最是珍惜时间,不在乎俗礼,我也就直入主题了。”
曹性眼睛看着正在码头上登陆的河北难民:
“齐赵开战以来,北海作为主要的难民聚集分配地,如今安置了多少难民?”
王修语气有些忧伤:
“不算这一批,黄河南北一共来个一百零三万五千四百零一位难民,其中男丁……”
王修直接精确到了个位数,显然是没少花精力在这上面,详细的汇报完之后,王修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主公,据统计,有超过四成的难民选择去辽东,只有一成选择去江南,将近五成的难民宁愿在北海国喝粥吊命,都要就留在这观望,期盼着有一天能回到家乡。
为了发挥这些留在北海国的难民的作用,老夫私下将他们组织起来,负责修缮船只、城墙、道路等等,也让他们赚点零工钱。
哪知他们看有零工可做,更多的人不愿离开了。
妨碍了主公的开疆扩土殖民大计,某甘愿受罚!”
曹性只是摇头,没有要责罚王修的意思。
故土难离有太多的因素在里面了,乡情、对未知地的害怕、家乡的土地、慵懒性等等,都只是其中之一,在殖民成为主流,让无数人享受到殖民上的好处之前,殖民的进度会无比的缓慢。
自己在北海国乃至所有难民收容所的制度都是一样的,每天每人只提供两碗粥,七八岁以下的小孩子还算能吃个半饱,成人就只能是吊着个命了。
而且每一碗粥都是有人监督着你吃完的,不吃完你可以倒回来,但不能带着粥离开,以确保弱小们的吊命粥不会被抢。
有时候会有些修路、修城墙、修房子等等零工给他们做,零工多是管饱,还有工钱拿,但零工都是很少的,挨饿才是主流。
但就算是这样,也比他们之前的日子好的多,也造成了更多的人不愿意去未知的地方。
“多组织一些宣传吧!什么说书、演讲、戏曲等等,同时向全军征求意见,看有没有谁有更好的办法。”
“诺!”
楚军工作效率极快,曹性的命令很快开始在内部传开,并传到了刚刚获得护送任务停靠北海国码头上的曹雀那里。
村姑与圣象八旗兵爱情已经传开,两人那叫一个如胶如漆,引得很多像村姑这样的单身女子、孤寡女子羡慕,特别是听说了对方要入赘。
村姑的娘家那叫一个高兴,村姑娘家本有五个亲兄弟,可都先后被黄巾、官兵、赵军拉了壮丁一去不回,大哥家的独苗因为没钱看病,发烧烧成了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