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辩论
廖主任瞧着不对劲, 就多问了句,没想到阮文倒是直接, “刚从民政局出来, 说是来弄点喜糖热闹些。”
“还真是结婚了啊,那真是恭喜恭喜,郎才女貌。”这话对所有的新人都能说, 但是到了阮文这里, 就格外的贴切。
当然,说一句女才郎貌也不过分。
阮文笑盈盈的应下, “谢谢。”倒是没什么新嫁娘的娇羞。
“那打算什么时候办一下?”
既然登记结婚, 自然不能免俗的办婚礼, “回头需要什么尽管说, 我保证能给你找到。”
他在这百货大厦工作那么多年, 这点小事还是能做主的。
“倒是不着急, 怕是得等到一月了。”
廖主任脱口而出,“这么久?”
“有些朋友现在没空,等到年前喊他们过来热闹下。”
廖主任明白过来, 这到底是人家的喜事, 自然是顺着阮文的意思来。
“那行, 有什么需要跟我说就成, 千万别客气。”
阮文笑吟吟的应了下来, 又是聊了几句这才送走了廖主任。
谢蓟生拎着那一兜喜糖过来, “这些够吗?”
他听到了阮文刚才聊天的内容。
“够了, 天气还热,吃不完都化了。”
谢蓟生闻言点了点头,又是去挑选糖块, 他振振有词, “得给研究所还有你们厂里的人分,这些哪够啊。”
阮文:“……”
喜糖不就是意思一下吗,大家吃一两块就够了,小谢同志你这是不是太多了点?
……
阮文结婚的消息传得飞快,谁让陶永安管不住自己的嘴呢?
先是陶永晴和陈主任,然后卫生巾厂的人都知道了。
再然后隔壁研究所的人都知道了。
虽然按照阮文的意思,等到她放寒假再办婚礼,但陈主任和涂安国一商量,打算先热闹下。
登记请酒这是规矩,哪能随便拖那么久呢?
他们都是过来人,可不想让阮文在这件事上给别人留下口实。
还没等阮文去跟陈主任说,这边已经把请酒的事情都安排了下来。
买食材,找厨子,借桌子,两方人马瞒着阮文就把这事给定了下来。
到时候只需要阮文和谢蓟生准时参加就行了。
阮文压根不知情。
她可能是太激动了,大姨妈提前到来,愣是在家卧了一天这才出门。
虽说谢蓟生用红枣冰糖给她熬了水,但脸上还是少了些血色。
“我没事,你去忙吧,当老师也是一门技术活,小谢老师你可不能堕了颜面。”
谢蓟生入职的事情办的很快,机械系那边对他的到来十分热烈,热烈之余又是需要给谢蓟生补课,暑假马上结束,即便是晚开学的新生也很快就要来学校报道。
时间紧任务重,机械系有心栽培一个青年教师,几个老教授都汇聚在一起,打算给谢蓟生充电。
阮文给他整了整衬衣纽扣,“等忙完来接我。”
“好。”谢蓟生揉了揉她的脑袋,“多让小陶动动手,你在一旁指挥就行。”
小谢同志从来不是迂腐不化的人,这会儿教她偷懒阮文还真不意外。
再怎么依依不舍,他们都要工作。
两人同时转身,往各自的目的地去。
陶永安似乎是从树丛里蹿出来的。
“我一开始就觉得小谢同志这人是铁汉柔情。”他啧啧一声,“果然,我这双眼睛看人从来不会出错,才结婚你们怎么不多休息两天?”
新婚燕尔,国家规定都有三天假期呢。
昨天阮文没露面,陶永安想着大概得等开学后才能看到阮文,没想到,没想到……
要他,绝对是沉醉温柔乡不能自拔。
“你们系的老教授们要逮着他去进修。”阮文也没什么怨言,反倒是有几分小得意。
尽管开天眼的看待,下海经商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有时候理想信念,比钱更重要些,而且这两者之间也可以共存。
陶永安摇了摇头,“不过你之前不是说过,小谢同志打算帮退伍士兵安置再就业吗?怎么又来学校教书了。”
“这两件事,又不冲突。”阮文把几盒喜糖放在这边保卫科的窗户上,“我和谢蓟生的喜糖,回头找老韩让他帮我给大家分一下。”
她大部分时间都还算淡定,但一想到很可能会被车间里的那些大姐们围住,一个个的问谢蓟生怎么样,阮文又有些怕怕的。
索性把喜糖交给老韩他来处理。
这边厂子分南北两片,路北挨着413所的是主厂区,南区这边除了一个研发室外,还有其他厂房在建,因为八月份天气太热,施工暂时停止,等到九月中旬再开工。
到底是有个研发室在这边,里面有不少贵重的机器设备,护厂队在这边留了人守着,白天倒不用担心,主要是晚上需要留人巡视看守。
值了夜班的俩人瞧着那一大兜喜糖有点懵,这咋还要老韩分发?
不都是新人发喜糖吗?
“你不觉得忘了点什么吗?”
“什么?”
陶永安:“……我难道不值得一块喜糖吗?”战友啊,兄弟啊!
一块糖都没有吗?
“哪能啊。”阮文从她的小挎包里拿出一网兜的糖,“什么味的都有,够哥们吧?”
这下陶永安满意了。
……
中午的时候,陈主任来这边找阮文。
瞧着阮文脸色不太好,陈主任脸色有点沉,“年轻人也要注意身体。”虽说新婚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但也得节制啊。
阮文觉得这误会闹大了,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是我来例假了,不太舒服。”
陈主任:“……那正好,刚才老涂打电话跟我说,有几样食材得从东北那边捎过来,怕是得耽误几天,你说把时间定在下周末怎么样?”
这些天,阮文都被先斩后奏习惯了,以至于听到陈主任把请酒的事情都安排妥当,她竟然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这件事你可不能拒绝,老涂一直觉得欠了你好些人情,好不容易有机会帮你做点事,你怎么也得给他这个机会吧?”
“那行吧,就厂子里和研究所两边热闹下。”
“到时候记得请一下你们学校的领导,还有黄主任也请一下。你说寒假办婚礼,是想着和你那些同学朋友庆祝,到时候可以去首都在家里和你姑姑他们一起弄,这边先请齐全了。
“那行。”阮文爽快的应下,“就麻烦您和涂所长帮我操持了。”
其实阮文就是偷懒,她多少有些怕麻烦的嫌疑,如今有人帮忙处理这事,倒是省了她的事情了,本来婚礼的事情她也是打算交给阮姑姑来主持,自己只需要负责出钱以及美美美就完事了。
如今有陈主任和涂所长代劳,阮文感激不尽。
请酒的事情刚开始张罗,到底要用那几道菜其实也还没定下来,陈主任过来跟阮文知会一声,“你忙,我先回去了。”
看着离去的人,阮文忽的有种错觉,仿佛这请酒和她关系也没那么大。
就像是所有的节日都会成为购物节一样,她和谢蓟生结婚,也不过是大家吃吃喝喝的理由而已。
阮文下意识地看向了陶永安,“你喜欢大家一块吃吃喝喝吗?”
“喜欢啊,人多热闹。”
陶永安最喜欢热闹了。
“那你说,要是咱们厂里每个月设一个日子,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怎么样啊?”
阮文觉得这有点冲动了,“我胡乱说的,你别……”
“别介啊,我觉得挺好的。”陶永安很是认真地跟阮文讨论这个问题,“把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不挺好的吗?之前永晴跟我说过,别看你们厂里开的工资高,可有的员工也舍不得买块肉吃,还有的直接把钱交给爹娘,也没啥钱。你要是厂里头出头,带着大家改善伙食,还能团结工人们,我觉得挺好的。”
阮文早前是棉厂会计,自然知道工资和家庭的牵扯有多密不可分。
“再说了,厂里的食堂也有食堂,大不了到时候请几个厨子过来帮个忙,从账面上走一些开支,也不算什么。吃你嘴短,大家都想来你厂子里上班,回头厂子再扩大生产规模,想招人不就简单多了?”
阮文点了点头,“那行,这件事你去跟陈主任和永晴商量吧。”
“怎么,不敢去,怕人取笑你这个新娘子啊?”陶永安贱兮兮的打趣了一句,他去找能当家做主的商量去了。
这种热闹事,陶永安向来喜欢参与其中。
阮文看着跑得飞快的人,她很是无奈地摇头,小谢同志还说要她指挥陶永安做实验,指挥什么啊,跑得比谁都快。
……
机械系办公楼。
几个老教授像是三司会审一般,不断的向谢蓟生抛出问题。
“引进国外的生产线不行,可如果不引进国外设备,银行不贷款给你,你拿什么搞研发,就算是自己搞设备,那也得用钱吧。”
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看着坐在那里的年轻人,“小谢老师,你倒说说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知道你是清华毕业的,关系众多,可以找你的同学们,凭借着人情能低价搞到一些设备,可大部分人没你这个关系人脉,他们该怎么支持国产的机器,支持咱们的自主研发?”
原本老教授是打算给谢蓟生做培训的,但很快他们改变了主意。
谢蓟生的基本功很扎实,不管是机械结构图纸还是原理,他都熟练掌握。甚至还有着相当不错的动手能力,在首都机场那段时间都成为了他丰富自己的宝贵经历。
培训变成了辩论,工科老教授们虽不是舌灿如莲,但说起专业内的事情,那也一个个有话说。
“几年前,一个青年学生在高考之前,组织了一帮人深夜里复习,最后这群备考者,算上青年学生自己一共有十三人被大学录取,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又是组织了一群学生学习。”谢蓟生顿了段,“这次不再是五十人,而是将近三百人,最终从这个小县城里走出了几十位大学生。这些学生如今还没有毕业,即将返回校园继续接受教育。等到明年,后年这些学生们会步出校园,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一颗螺丝钉。”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不过就是几十个学生,这不算什么。也有人问过她,为什么这么做,不怕给自己增加压力吗?高考录取的人就那么多,多一个人被录取这就意味着你上大学的几率会降低一些。”
房间里很是安静,老教授们似乎都屏住了呼吸。
“时间再回到二十多年前,留学海外的学者们放弃优渥的待遇回国。如果我们再往前看,再往前走二三十年,我们会看到,那些前辈们就为了一点希望和光明奋不顾身。”
“小谢老师,你偏离了我们的问题。”尽管这个回答让人动容,但偏题了。
“如果再往前看,那么你可以看到啬庵先生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谢蓟生看着那位老教授,“不管什么时候,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才有谈判的资本,否则连上谈判桌的资格都没有。之前隔壁的工厂凭什么能把技术卖出天价,为什么一台设备就敢开价一百万美元?实际上的成本不过十分之一,这就是因为有技术。如果没了技术,我们的设备凭什么卖到国外去?对于小型民营企业而言,经营之处的确困难,但如果连这点困难都不想面对,那……”
“小谢老师。”老教授打断了他的话,“我们只是想听听你有什么建议。”他们自然知道坚持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可没有解决的办法,一切都是虚谈。
“现在国家主张发展民营产业,但在政策上倾向的是中外合资,如果走单纯的民营,倒不如走合作社的道路。”
“这怎么可能?”
合作社是老路子,如今农业上都流行包产到户,又怎么可能再走合作社的老路?
“不走合作社那就只能寄希望于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的前提是引进国外的生产线,这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我这段时间考察过那些外来设备引入,大部分都是他们淘汰的设备,其实远不如国内设备。”
其实这才是问题所在,宁选国外不选国内,哪怕是国外的设备不好用也要引进,即便是被打肿了脸也要硬充胖子。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依靠的是国人观念的改变。
谢蓟生不想追究,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种观念,他如今提出解决的办法之一,走合作社道路,“我刚才说的那个青年学生,她就是这么做的,她组织乡亲们继续走合作社的道路,到下个月就是收获的季节,或许到那时候我们可以用村民们的收入来衡量一下,她的这条路选的对还是不对。”
老教授看着谢蓟生,“你说的那个青年学生,是阮文吧?”
他倒是听说过阮文的一些事情,不过合作社这件事,还是头一次听说。
“农业和工业不同。”
“但想要发展,本质是一样的。”谢蓟生很是平和,“一条注定行不通的弯路,为什么还要再去尝试走一遍?”
“那你来大学任职,又是为了什么?想要校正这种观念,只在大学教书可没用,你倒不如走仕途。”
政策的制定源于政府,如果政府能够引领走在正确的方向上,那岂不是事半功倍?
“我的仕途之路走不通,所以想换这条路来做点事。”谢蓟生丝毫不加隐瞒,“我不想再走弯路,所以换一条新的道路来尝试。”
老教授被这答案惊住了。
谢蓟生的意思很明确,他和大部分国内的小型民营工厂一样,他选择在新的道路上闯荡。
至于那些有意在商海试探的民营企业……
老教授叹了口气,“他们没有你这样的试错成本。”
这场辩论,辩到最后反倒是让这些年长者有些力不从心了。
谢蓟生是带着浪漫幻想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眼光不错,但给出的选择绝大部分人都会拒绝。
因为大家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谢蓟生有折腾的资本,可大部分口袋里的钱有限,花光了就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您说得对,不过既然想成功,总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才是,不然这世界上人人都是成功者。”谢蓟生站起身来,“很感谢几位,不过我该走了。”
老教授看了下时间,“怎么,你有什么安排?”
“我要接我爱人下班。”谢蓟生笑了笑,“她这人不太注意爱护身体,经不起饿肚子,我得接她回家吃饭。”
这话说的让几位老教授面面相觑,这是结婚了?
消息尚且没那么灵通的老教授们看着离开的人,忽的有人开口,“这个小谢老师,还真是个鹰派。”
“孔老师这话什么意思?”
“也没什么,就觉得现在这些年轻人还是厉害的,有锐气,不像咱们可真是老骨头了,畏手畏脚的。”
谢蓟生干嘛非要提那青年学生,是为了跟他们这些老头子炫耀他有一个年轻漂亮能干的爱人吗?
人小青年没那么无聊。
“小谢老师说的没错,成功总是给这些有准备的人的,你说阮文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真的就只是运气吗?”人家早就有所准备了。
当初还在备考就敢带着一群学生一起准备考试,到了大学她做出什么成绩来都不奇怪。
成功者,总是有备而来,也能接受失败的惨痛。而最终能取得成功的人,或许有那么一两个幸运儿,走了大运。但绝大部分,都是百炼成钢者。
哪能有什么路子能完全规避风险?那纯粹是天方夜谭,他们竟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技术才是核心,倘若真的丢了技术,短时间内或许能挣点钱,但时间长远了……咱们就是出口一万匹布,也换不来一台机器啊。”
孔教授摇了摇头,“我们真是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还真是结婚了啊,那真是恭喜恭喜,郎才女貌。”这话对所有的新人都能说, 但是到了阮文这里, 就格外的贴切。
当然,说一句女才郎貌也不过分。
阮文笑盈盈的应下, “谢谢。”倒是没什么新嫁娘的娇羞。
“那打算什么时候办一下?”
既然登记结婚, 自然不能免俗的办婚礼, “回头需要什么尽管说, 我保证能给你找到。”
他在这百货大厦工作那么多年, 这点小事还是能做主的。
“倒是不着急, 怕是得等到一月了。”
廖主任脱口而出,“这么久?”
“有些朋友现在没空,等到年前喊他们过来热闹下。”
廖主任明白过来, 这到底是人家的喜事, 自然是顺着阮文的意思来。
“那行, 有什么需要跟我说就成, 千万别客气。”
阮文笑吟吟的应了下来, 又是聊了几句这才送走了廖主任。
谢蓟生拎着那一兜喜糖过来, “这些够吗?”
他听到了阮文刚才聊天的内容。
“够了, 天气还热,吃不完都化了。”
谢蓟生闻言点了点头,又是去挑选糖块, 他振振有词, “得给研究所还有你们厂里的人分,这些哪够啊。”
阮文:“……”
喜糖不就是意思一下吗,大家吃一两块就够了,小谢同志你这是不是太多了点?
……
阮文结婚的消息传得飞快,谁让陶永安管不住自己的嘴呢?
先是陶永晴和陈主任,然后卫生巾厂的人都知道了。
再然后隔壁研究所的人都知道了。
虽然按照阮文的意思,等到她放寒假再办婚礼,但陈主任和涂安国一商量,打算先热闹下。
登记请酒这是规矩,哪能随便拖那么久呢?
他们都是过来人,可不想让阮文在这件事上给别人留下口实。
还没等阮文去跟陈主任说,这边已经把请酒的事情都安排了下来。
买食材,找厨子,借桌子,两方人马瞒着阮文就把这事给定了下来。
到时候只需要阮文和谢蓟生准时参加就行了。
阮文压根不知情。
她可能是太激动了,大姨妈提前到来,愣是在家卧了一天这才出门。
虽说谢蓟生用红枣冰糖给她熬了水,但脸上还是少了些血色。
“我没事,你去忙吧,当老师也是一门技术活,小谢老师你可不能堕了颜面。”
谢蓟生入职的事情办的很快,机械系那边对他的到来十分热烈,热烈之余又是需要给谢蓟生补课,暑假马上结束,即便是晚开学的新生也很快就要来学校报道。
时间紧任务重,机械系有心栽培一个青年教师,几个老教授都汇聚在一起,打算给谢蓟生充电。
阮文给他整了整衬衣纽扣,“等忙完来接我。”
“好。”谢蓟生揉了揉她的脑袋,“多让小陶动动手,你在一旁指挥就行。”
小谢同志从来不是迂腐不化的人,这会儿教她偷懒阮文还真不意外。
再怎么依依不舍,他们都要工作。
两人同时转身,往各自的目的地去。
陶永安似乎是从树丛里蹿出来的。
“我一开始就觉得小谢同志这人是铁汉柔情。”他啧啧一声,“果然,我这双眼睛看人从来不会出错,才结婚你们怎么不多休息两天?”
新婚燕尔,国家规定都有三天假期呢。
昨天阮文没露面,陶永安想着大概得等开学后才能看到阮文,没想到,没想到……
要他,绝对是沉醉温柔乡不能自拔。
“你们系的老教授们要逮着他去进修。”阮文也没什么怨言,反倒是有几分小得意。
尽管开天眼的看待,下海经商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有时候理想信念,比钱更重要些,而且这两者之间也可以共存。
陶永安摇了摇头,“不过你之前不是说过,小谢同志打算帮退伍士兵安置再就业吗?怎么又来学校教书了。”
“这两件事,又不冲突。”阮文把几盒喜糖放在这边保卫科的窗户上,“我和谢蓟生的喜糖,回头找老韩让他帮我给大家分一下。”
她大部分时间都还算淡定,但一想到很可能会被车间里的那些大姐们围住,一个个的问谢蓟生怎么样,阮文又有些怕怕的。
索性把喜糖交给老韩他来处理。
这边厂子分南北两片,路北挨着413所的是主厂区,南区这边除了一个研发室外,还有其他厂房在建,因为八月份天气太热,施工暂时停止,等到九月中旬再开工。
到底是有个研发室在这边,里面有不少贵重的机器设备,护厂队在这边留了人守着,白天倒不用担心,主要是晚上需要留人巡视看守。
值了夜班的俩人瞧着那一大兜喜糖有点懵,这咋还要老韩分发?
不都是新人发喜糖吗?
“你不觉得忘了点什么吗?”
“什么?”
陶永安:“……我难道不值得一块喜糖吗?”战友啊,兄弟啊!
一块糖都没有吗?
“哪能啊。”阮文从她的小挎包里拿出一网兜的糖,“什么味的都有,够哥们吧?”
这下陶永安满意了。
……
中午的时候,陈主任来这边找阮文。
瞧着阮文脸色不太好,陈主任脸色有点沉,“年轻人也要注意身体。”虽说新婚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但也得节制啊。
阮文觉得这误会闹大了,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是我来例假了,不太舒服。”
陈主任:“……那正好,刚才老涂打电话跟我说,有几样食材得从东北那边捎过来,怕是得耽误几天,你说把时间定在下周末怎么样?”
这些天,阮文都被先斩后奏习惯了,以至于听到陈主任把请酒的事情都安排妥当,她竟然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这件事你可不能拒绝,老涂一直觉得欠了你好些人情,好不容易有机会帮你做点事,你怎么也得给他这个机会吧?”
“那行吧,就厂子里和研究所两边热闹下。”
“到时候记得请一下你们学校的领导,还有黄主任也请一下。你说寒假办婚礼,是想着和你那些同学朋友庆祝,到时候可以去首都在家里和你姑姑他们一起弄,这边先请齐全了。
“那行。”阮文爽快的应下,“就麻烦您和涂所长帮我操持了。”
其实阮文就是偷懒,她多少有些怕麻烦的嫌疑,如今有人帮忙处理这事,倒是省了她的事情了,本来婚礼的事情她也是打算交给阮姑姑来主持,自己只需要负责出钱以及美美美就完事了。
如今有陈主任和涂所长代劳,阮文感激不尽。
请酒的事情刚开始张罗,到底要用那几道菜其实也还没定下来,陈主任过来跟阮文知会一声,“你忙,我先回去了。”
看着离去的人,阮文忽的有种错觉,仿佛这请酒和她关系也没那么大。
就像是所有的节日都会成为购物节一样,她和谢蓟生结婚,也不过是大家吃吃喝喝的理由而已。
阮文下意识地看向了陶永安,“你喜欢大家一块吃吃喝喝吗?”
“喜欢啊,人多热闹。”
陶永安最喜欢热闹了。
“那你说,要是咱们厂里每个月设一个日子,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怎么样啊?”
阮文觉得这有点冲动了,“我胡乱说的,你别……”
“别介啊,我觉得挺好的。”陶永安很是认真地跟阮文讨论这个问题,“把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不挺好的吗?之前永晴跟我说过,别看你们厂里开的工资高,可有的员工也舍不得买块肉吃,还有的直接把钱交给爹娘,也没啥钱。你要是厂里头出头,带着大家改善伙食,还能团结工人们,我觉得挺好的。”
阮文早前是棉厂会计,自然知道工资和家庭的牵扯有多密不可分。
“再说了,厂里的食堂也有食堂,大不了到时候请几个厨子过来帮个忙,从账面上走一些开支,也不算什么。吃你嘴短,大家都想来你厂子里上班,回头厂子再扩大生产规模,想招人不就简单多了?”
阮文点了点头,“那行,这件事你去跟陈主任和永晴商量吧。”
“怎么,不敢去,怕人取笑你这个新娘子啊?”陶永安贱兮兮的打趣了一句,他去找能当家做主的商量去了。
这种热闹事,陶永安向来喜欢参与其中。
阮文看着跑得飞快的人,她很是无奈地摇头,小谢同志还说要她指挥陶永安做实验,指挥什么啊,跑得比谁都快。
……
机械系办公楼。
几个老教授像是三司会审一般,不断的向谢蓟生抛出问题。
“引进国外的生产线不行,可如果不引进国外设备,银行不贷款给你,你拿什么搞研发,就算是自己搞设备,那也得用钱吧。”
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看着坐在那里的年轻人,“小谢老师,你倒说说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知道你是清华毕业的,关系众多,可以找你的同学们,凭借着人情能低价搞到一些设备,可大部分人没你这个关系人脉,他们该怎么支持国产的机器,支持咱们的自主研发?”
原本老教授是打算给谢蓟生做培训的,但很快他们改变了主意。
谢蓟生的基本功很扎实,不管是机械结构图纸还是原理,他都熟练掌握。甚至还有着相当不错的动手能力,在首都机场那段时间都成为了他丰富自己的宝贵经历。
培训变成了辩论,工科老教授们虽不是舌灿如莲,但说起专业内的事情,那也一个个有话说。
“几年前,一个青年学生在高考之前,组织了一帮人深夜里复习,最后这群备考者,算上青年学生自己一共有十三人被大学录取,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又是组织了一群学生学习。”谢蓟生顿了段,“这次不再是五十人,而是将近三百人,最终从这个小县城里走出了几十位大学生。这些学生如今还没有毕业,即将返回校园继续接受教育。等到明年,后年这些学生们会步出校园,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一颗螺丝钉。”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不过就是几十个学生,这不算什么。也有人问过她,为什么这么做,不怕给自己增加压力吗?高考录取的人就那么多,多一个人被录取这就意味着你上大学的几率会降低一些。”
房间里很是安静,老教授们似乎都屏住了呼吸。
“时间再回到二十多年前,留学海外的学者们放弃优渥的待遇回国。如果我们再往前看,再往前走二三十年,我们会看到,那些前辈们就为了一点希望和光明奋不顾身。”
“小谢老师,你偏离了我们的问题。”尽管这个回答让人动容,但偏题了。
“如果再往前看,那么你可以看到啬庵先生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谢蓟生看着那位老教授,“不管什么时候,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才有谈判的资本,否则连上谈判桌的资格都没有。之前隔壁的工厂凭什么能把技术卖出天价,为什么一台设备就敢开价一百万美元?实际上的成本不过十分之一,这就是因为有技术。如果没了技术,我们的设备凭什么卖到国外去?对于小型民营企业而言,经营之处的确困难,但如果连这点困难都不想面对,那……”
“小谢老师。”老教授打断了他的话,“我们只是想听听你有什么建议。”他们自然知道坚持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可没有解决的办法,一切都是虚谈。
“现在国家主张发展民营产业,但在政策上倾向的是中外合资,如果走单纯的民营,倒不如走合作社的道路。”
“这怎么可能?”
合作社是老路子,如今农业上都流行包产到户,又怎么可能再走合作社的老路?
“不走合作社那就只能寄希望于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的前提是引进国外的生产线,这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我这段时间考察过那些外来设备引入,大部分都是他们淘汰的设备,其实远不如国内设备。”
其实这才是问题所在,宁选国外不选国内,哪怕是国外的设备不好用也要引进,即便是被打肿了脸也要硬充胖子。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依靠的是国人观念的改变。
谢蓟生不想追究,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种观念,他如今提出解决的办法之一,走合作社道路,“我刚才说的那个青年学生,她就是这么做的,她组织乡亲们继续走合作社的道路,到下个月就是收获的季节,或许到那时候我们可以用村民们的收入来衡量一下,她的这条路选的对还是不对。”
老教授看着谢蓟生,“你说的那个青年学生,是阮文吧?”
他倒是听说过阮文的一些事情,不过合作社这件事,还是头一次听说。
“农业和工业不同。”
“但想要发展,本质是一样的。”谢蓟生很是平和,“一条注定行不通的弯路,为什么还要再去尝试走一遍?”
“那你来大学任职,又是为了什么?想要校正这种观念,只在大学教书可没用,你倒不如走仕途。”
政策的制定源于政府,如果政府能够引领走在正确的方向上,那岂不是事半功倍?
“我的仕途之路走不通,所以想换这条路来做点事。”谢蓟生丝毫不加隐瞒,“我不想再走弯路,所以换一条新的道路来尝试。”
老教授被这答案惊住了。
谢蓟生的意思很明确,他和大部分国内的小型民营工厂一样,他选择在新的道路上闯荡。
至于那些有意在商海试探的民营企业……
老教授叹了口气,“他们没有你这样的试错成本。”
这场辩论,辩到最后反倒是让这些年长者有些力不从心了。
谢蓟生是带着浪漫幻想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眼光不错,但给出的选择绝大部分人都会拒绝。
因为大家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谢蓟生有折腾的资本,可大部分口袋里的钱有限,花光了就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您说得对,不过既然想成功,总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才是,不然这世界上人人都是成功者。”谢蓟生站起身来,“很感谢几位,不过我该走了。”
老教授看了下时间,“怎么,你有什么安排?”
“我要接我爱人下班。”谢蓟生笑了笑,“她这人不太注意爱护身体,经不起饿肚子,我得接她回家吃饭。”
这话说的让几位老教授面面相觑,这是结婚了?
消息尚且没那么灵通的老教授们看着离开的人,忽的有人开口,“这个小谢老师,还真是个鹰派。”
“孔老师这话什么意思?”
“也没什么,就觉得现在这些年轻人还是厉害的,有锐气,不像咱们可真是老骨头了,畏手畏脚的。”
谢蓟生干嘛非要提那青年学生,是为了跟他们这些老头子炫耀他有一个年轻漂亮能干的爱人吗?
人小青年没那么无聊。
“小谢老师说的没错,成功总是给这些有准备的人的,你说阮文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真的就只是运气吗?”人家早就有所准备了。
当初还在备考就敢带着一群学生一起准备考试,到了大学她做出什么成绩来都不奇怪。
成功者,总是有备而来,也能接受失败的惨痛。而最终能取得成功的人,或许有那么一两个幸运儿,走了大运。但绝大部分,都是百炼成钢者。
哪能有什么路子能完全规避风险?那纯粹是天方夜谭,他们竟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技术才是核心,倘若真的丢了技术,短时间内或许能挣点钱,但时间长远了……咱们就是出口一万匹布,也换不来一台机器啊。”
孔教授摇了摇头,“我们真是老了,跟不上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