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代国相之父本姓张,曾为颍阴侯家臣,被赐姓灌。新任县令也姓张,又得推举,可请乡老代为打探,是否是其族亲。”
临近正午,少年少女对坐在地炉前,炉上的铜架被移走,换来新制成的烤架,羊肉和牛肉切成一指长,放在烤架上,不到片刻即受热卷曲,油脂滑落进火中,发出噼啪声响。
伴着火苗跳跃,烤肉的香味在室内弥漫,边缘处呈现焦黄,撒点盐粒,不需要另蘸酱料,就是难得的美味。
受到赵嘉影响,少女也从一日两餐改为三餐,连家中奴仆都为之受益。
别看只是一餐饭,却是弥足珍贵。凡卫家奴仆都甘愿为少女效死。故而少女才有底气说,她有忠仆,可以让居心叵测之徒轻易消失。
“就照你说的做,我会同乡老详说。”少女用长筷夹起几条羊肉,放在木碟上,等到稍凉才好入口。
赵嘉没这么多顾忌,直接吹了吹,将肉片送进嘴里。鲜嫩的肉汁冲刷过味蕾,虽然没有孜然辣椒,仍是满足得直想叹息。
果然美食可以愉悦心情,让人身心舒畅。之前还为新任的沙陵县令心烦,吃下几块烤肉,烦躁立刻少去许多。
“这个架子我只是说说,没想到你真的做了出来。”赵嘉道。
“你说的哪样不是好东西?既然听到了,自然要做出来。”少女执起木筷,将微凉的烤肉送入嘴里。
两人自幼熟识,又没有外人在场,无需讲太多规矩,自然也没有什么食不言之说。见有牛肉烤好,少女更率先抢了过来。
赵嘉摇摇头,继续翻烤羊肉。
被人如此夸赞,的确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不过他也在暗中提醒自己,今后说话办事都要谨慎,自己人也就罢了,如果在外人面前说漏嘴,很可能引来麻烦。尤其是沙陵县空降一个新县令,而自己明显和对方吃不到一个锅里的情况下。
赵功曹曾为魏太守门客,自己身为功曹之子,自然也打上了魏太守的标记。
如果这位新县令不循私情,只一心做好本职工作,那么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从少女的话中推断,这种可能性着实不高。
“阿姊之前说,有人在打探畜场的事?”
见赵嘉停下筷子,眉心皱出川字,卫青蛾挑眉轻笑:“怎么,怕了?”
“怕倒是不怕,就是觉得麻烦。”赵嘉嘟囔一声。
他不过是想养牛养羊,在边郡好好生活下去,麻烦事却是一桩接着一桩。匈奴还在北边虎视眈眈,头上又多了这样一尊大佛,他真想找个巫卜,看看自己是不是流年不利。
卫青蛾慢悠悠道:“撇开魏使君和代国相的私人恩怨,你那畜场也足够显眼。难保不会被人盯上。”
“不值得。”赵嘉摇头。
“不值得?”少女放下木筷,一项项数来,“前几年的确如此,然今岁牛羊出栏,就足够惹人注意。”
赵嘉神情微顿。
“朝廷正推广牛耕之法,边郡也在鼓励屯田畜牧。这样大批的耕牛出栏,其他郡县我不知道,但在云中之地,纵观沙陵、原阳、陶林等县,你实是独一份。再加上牛鼻穿环之法,想如你所言‘闷声发大财’绝不可能。”
“此法前朝早有。我不过是从竹简中看到。”赵嘉道。
在太守府做吉祥物期间,他没少翻阅典籍。
始皇帝焚书坑儒,但并未焚烧农牧、医学之类的书籍。魏太守府上就有战国时留下的农书。虽然内容比较杂乱,并且是用篆书记载,读起来很费劲,赵嘉还是咬牙坚持,不惜抱着先秦的启蒙读物抄写,更抱着竹简请教把他当娃娃那位,总算是磕磕绊绊的啃了下来。
如此,他才能知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牛耕田,而且在牛鼻穿孔,用来驯服耕牛。
可惜的是,到本朝立国,许多方法都失传了。
真正耕田的人不识字,看不到这些竹简。而拥有典籍之人,除非对农牧特别感兴趣,也未必会翻阅此类杂书。
之所以没有上报魏太守,不过是想等犍牛出栏之后,先在自家试验,得到成效之后,再于郡中推广。仅凭一卷竹简,实在太没有说服力。
不想第一步还没迈出,畜场就被人盯上了。
“麻烦了。”赵嘉喃喃道。
“的确啊,麻烦了。”少女端正神情,“你那畜场可是有我一份,我还指望借此积攒钱帛,助我孩儿重振家门。所以,你可千万要小心,万不能被旁人夺去。”
听到少女提起这话,赵嘉忍不住的嘴角直抽,只觉得气氛都严肃不下去。
“阿姊,你还没招婿。”
“总要未雨绸缪。”
“……好吧。”
赵嘉十分清楚,少女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不提其他,单是大规模圈养和驯养犍牛的方法,就足以让人眼热。
他之所以能顺利创建畜场,和继承自赵功曹的土地人脉分不开关系。
但事情有利有弊。
打上太守府的标签,势必会被魏太守的敌对势力看在眼中。正如新任的沙陵县令张通,说不得为了报答灌夫的知遇之恩就要拿他开刀。
“正如你所言,如能将驯养犍牛之法上报长安,的确是不小的功劳。”
听到赵嘉的话,少女神情微沉。
“没有办法了?”
“办法倒是有,把我家中老仆送给魏使君……”
话到这里,赵嘉突然顿住,想起日前同魏悦相遇,后者对他说的一番话。
是巧合吗?
还是刻意提点?
少女都能知晓新县令来历,身为魏太守从子,已经半脚踏入政治圈子,难道会不知道?用脚趾头想都不可能。
“说不定还真要再欠人情。”
“人情?什么人情?”
“没什么。”赵嘉摇摇头。
事情尚未确定,不好轻易下结论。正如他们对张县令的推测,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站在哪个阵营,在没有图穷匕见,真正动手之前,一切就只能停留在推断层面。
“防备还是要防备的。”少女道。
“这我明白。不过也无需太过紧张,无论如何沙陵县治于云中郡,张县令即便要动手,也不可能毫无顾忌。”
再是嚣张,魏尚终归是他的顶头上司。
灌夫的确权利不小,可也不能随便捞过界,以一个诸侯国丞相的身份插手边郡。要是他真这么干了,绝对是在找死,估计魏太守做梦都会笑醒。
“总之你心中有底就好。”少女轻舒一口气,发现碳火不如之前旺,当即令女仆将烤架移走,并送上新碳和热汤。
“放心吧。”赵嘉笑道。
“你这么说,我就信。不过要是真丢了畜场,我可是会找你要那一万钱!”
“是,阿姊放心!”
见赵嘉正色拱手,少女又被逗笑,转而道:“你日前说生豆芽,还要制造石磨,可有了计较?”
“正在准备,只要有结果,必然先给阿姊送来。”
“我这里不急,得了好东西,先送魏使君府上。”少女叮嘱道。
“我明白,必不会忘。”赵嘉凝视飞跃的火焰,眼底映出两枚橘红。
“对了,三公子回来了吧?”少女话锋一转。
“阿姊如何知道?”赵嘉讶然。
“日前骑兵入云中城,我家健仆去市盐,恰好见到。”少女说道,“我记得三公子待你极佳,你的字都是他教的。去城中时,不妨当面拜会,年少相识,总不好就此生疏。”
赵嘉没出声,只是一脸古怪的看着少女。
“为何这般看我?”少女奇怪道。
“如此叮嘱,不似姊姊,倒似阿母。”
少女瞪圆双眼,抄起拨碳的火钳就要丢过去。
赵嘉连忙举袖遮头,佯装害怕道:“阿姊,不能扔,会破相的!”
屋外的女仆听到声响,小心往门内观瞧,发现自家女郎面上带笑,显得精神奕奕,重新将门关上,回到原位,紧了紧身上的短袄。
片刻,一只芦花鸡突然从墙头飞落,显然是从前院过来,女仆迅速起身,一把抓住鸡翅膀,倒提在手里,动作干脆利落,熟练异常,显然已做过无数次。
掂掂芦花鸡的重量,女仆决定今日晚膳为女郎熬制鸡汤。
赵嘉的担忧没有错,他和卫青蛾谈论新任沙陵县令时,这位话题中的人物也在研究自己。
沙陵县官寺建造于高祖年间,几次遭遇战火。虽得以重新修缮,仍不免有些破败。
官寺外的土墙都呈斑驳之色,尤其是靠近大门的部分,一段采用秦朝夯土之法,另一段则由泥土堆砌,显然是不同时期制造。
走进官寺大门,和民宅一样都是土路,屋顶上的瓦当也十分朴素。
进到正堂,才能感受到官寺应有的肃穆气氛。再到二堂,能见县中少吏在搬运竹简,不时扬起一团灰尘。
二堂之后则是县令的居所。
屋内并未点灯,略显昏暗。
一张矮几摆于室内,上面堆有十数卷竹简,数片木牍,并有刀笔置于一侧,墨块则随意的放在一边。
张通坐在矮几后,没有戴冠,仅以布巾裹住发髻。双手展开一卷竹简,看着其中内容,眉心越锁越紧。
少顷,张通将竹简放下,唤来守在门外的老仆。
“区区一个孺子,手握善法,其贪而不欲惠民,我当取之!”
临近正午,少年少女对坐在地炉前,炉上的铜架被移走,换来新制成的烤架,羊肉和牛肉切成一指长,放在烤架上,不到片刻即受热卷曲,油脂滑落进火中,发出噼啪声响。
伴着火苗跳跃,烤肉的香味在室内弥漫,边缘处呈现焦黄,撒点盐粒,不需要另蘸酱料,就是难得的美味。
受到赵嘉影响,少女也从一日两餐改为三餐,连家中奴仆都为之受益。
别看只是一餐饭,却是弥足珍贵。凡卫家奴仆都甘愿为少女效死。故而少女才有底气说,她有忠仆,可以让居心叵测之徒轻易消失。
“就照你说的做,我会同乡老详说。”少女用长筷夹起几条羊肉,放在木碟上,等到稍凉才好入口。
赵嘉没这么多顾忌,直接吹了吹,将肉片送进嘴里。鲜嫩的肉汁冲刷过味蕾,虽然没有孜然辣椒,仍是满足得直想叹息。
果然美食可以愉悦心情,让人身心舒畅。之前还为新任的沙陵县令心烦,吃下几块烤肉,烦躁立刻少去许多。
“这个架子我只是说说,没想到你真的做了出来。”赵嘉道。
“你说的哪样不是好东西?既然听到了,自然要做出来。”少女执起木筷,将微凉的烤肉送入嘴里。
两人自幼熟识,又没有外人在场,无需讲太多规矩,自然也没有什么食不言之说。见有牛肉烤好,少女更率先抢了过来。
赵嘉摇摇头,继续翻烤羊肉。
被人如此夸赞,的确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不过他也在暗中提醒自己,今后说话办事都要谨慎,自己人也就罢了,如果在外人面前说漏嘴,很可能引来麻烦。尤其是沙陵县空降一个新县令,而自己明显和对方吃不到一个锅里的情况下。
赵功曹曾为魏太守门客,自己身为功曹之子,自然也打上了魏太守的标记。
如果这位新县令不循私情,只一心做好本职工作,那么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从少女的话中推断,这种可能性着实不高。
“阿姊之前说,有人在打探畜场的事?”
见赵嘉停下筷子,眉心皱出川字,卫青蛾挑眉轻笑:“怎么,怕了?”
“怕倒是不怕,就是觉得麻烦。”赵嘉嘟囔一声。
他不过是想养牛养羊,在边郡好好生活下去,麻烦事却是一桩接着一桩。匈奴还在北边虎视眈眈,头上又多了这样一尊大佛,他真想找个巫卜,看看自己是不是流年不利。
卫青蛾慢悠悠道:“撇开魏使君和代国相的私人恩怨,你那畜场也足够显眼。难保不会被人盯上。”
“不值得。”赵嘉摇头。
“不值得?”少女放下木筷,一项项数来,“前几年的确如此,然今岁牛羊出栏,就足够惹人注意。”
赵嘉神情微顿。
“朝廷正推广牛耕之法,边郡也在鼓励屯田畜牧。这样大批的耕牛出栏,其他郡县我不知道,但在云中之地,纵观沙陵、原阳、陶林等县,你实是独一份。再加上牛鼻穿环之法,想如你所言‘闷声发大财’绝不可能。”
“此法前朝早有。我不过是从竹简中看到。”赵嘉道。
在太守府做吉祥物期间,他没少翻阅典籍。
始皇帝焚书坑儒,但并未焚烧农牧、医学之类的书籍。魏太守府上就有战国时留下的农书。虽然内容比较杂乱,并且是用篆书记载,读起来很费劲,赵嘉还是咬牙坚持,不惜抱着先秦的启蒙读物抄写,更抱着竹简请教把他当娃娃那位,总算是磕磕绊绊的啃了下来。
如此,他才能知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牛耕田,而且在牛鼻穿孔,用来驯服耕牛。
可惜的是,到本朝立国,许多方法都失传了。
真正耕田的人不识字,看不到这些竹简。而拥有典籍之人,除非对农牧特别感兴趣,也未必会翻阅此类杂书。
之所以没有上报魏太守,不过是想等犍牛出栏之后,先在自家试验,得到成效之后,再于郡中推广。仅凭一卷竹简,实在太没有说服力。
不想第一步还没迈出,畜场就被人盯上了。
“麻烦了。”赵嘉喃喃道。
“的确啊,麻烦了。”少女端正神情,“你那畜场可是有我一份,我还指望借此积攒钱帛,助我孩儿重振家门。所以,你可千万要小心,万不能被旁人夺去。”
听到少女提起这话,赵嘉忍不住的嘴角直抽,只觉得气氛都严肃不下去。
“阿姊,你还没招婿。”
“总要未雨绸缪。”
“……好吧。”
赵嘉十分清楚,少女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不提其他,单是大规模圈养和驯养犍牛的方法,就足以让人眼热。
他之所以能顺利创建畜场,和继承自赵功曹的土地人脉分不开关系。
但事情有利有弊。
打上太守府的标签,势必会被魏太守的敌对势力看在眼中。正如新任的沙陵县令张通,说不得为了报答灌夫的知遇之恩就要拿他开刀。
“正如你所言,如能将驯养犍牛之法上报长安,的确是不小的功劳。”
听到赵嘉的话,少女神情微沉。
“没有办法了?”
“办法倒是有,把我家中老仆送给魏使君……”
话到这里,赵嘉突然顿住,想起日前同魏悦相遇,后者对他说的一番话。
是巧合吗?
还是刻意提点?
少女都能知晓新县令来历,身为魏太守从子,已经半脚踏入政治圈子,难道会不知道?用脚趾头想都不可能。
“说不定还真要再欠人情。”
“人情?什么人情?”
“没什么。”赵嘉摇摇头。
事情尚未确定,不好轻易下结论。正如他们对张县令的推测,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站在哪个阵营,在没有图穷匕见,真正动手之前,一切就只能停留在推断层面。
“防备还是要防备的。”少女道。
“这我明白。不过也无需太过紧张,无论如何沙陵县治于云中郡,张县令即便要动手,也不可能毫无顾忌。”
再是嚣张,魏尚终归是他的顶头上司。
灌夫的确权利不小,可也不能随便捞过界,以一个诸侯国丞相的身份插手边郡。要是他真这么干了,绝对是在找死,估计魏太守做梦都会笑醒。
“总之你心中有底就好。”少女轻舒一口气,发现碳火不如之前旺,当即令女仆将烤架移走,并送上新碳和热汤。
“放心吧。”赵嘉笑道。
“你这么说,我就信。不过要是真丢了畜场,我可是会找你要那一万钱!”
“是,阿姊放心!”
见赵嘉正色拱手,少女又被逗笑,转而道:“你日前说生豆芽,还要制造石磨,可有了计较?”
“正在准备,只要有结果,必然先给阿姊送来。”
“我这里不急,得了好东西,先送魏使君府上。”少女叮嘱道。
“我明白,必不会忘。”赵嘉凝视飞跃的火焰,眼底映出两枚橘红。
“对了,三公子回来了吧?”少女话锋一转。
“阿姊如何知道?”赵嘉讶然。
“日前骑兵入云中城,我家健仆去市盐,恰好见到。”少女说道,“我记得三公子待你极佳,你的字都是他教的。去城中时,不妨当面拜会,年少相识,总不好就此生疏。”
赵嘉没出声,只是一脸古怪的看着少女。
“为何这般看我?”少女奇怪道。
“如此叮嘱,不似姊姊,倒似阿母。”
少女瞪圆双眼,抄起拨碳的火钳就要丢过去。
赵嘉连忙举袖遮头,佯装害怕道:“阿姊,不能扔,会破相的!”
屋外的女仆听到声响,小心往门内观瞧,发现自家女郎面上带笑,显得精神奕奕,重新将门关上,回到原位,紧了紧身上的短袄。
片刻,一只芦花鸡突然从墙头飞落,显然是从前院过来,女仆迅速起身,一把抓住鸡翅膀,倒提在手里,动作干脆利落,熟练异常,显然已做过无数次。
掂掂芦花鸡的重量,女仆决定今日晚膳为女郎熬制鸡汤。
赵嘉的担忧没有错,他和卫青蛾谈论新任沙陵县令时,这位话题中的人物也在研究自己。
沙陵县官寺建造于高祖年间,几次遭遇战火。虽得以重新修缮,仍不免有些破败。
官寺外的土墙都呈斑驳之色,尤其是靠近大门的部分,一段采用秦朝夯土之法,另一段则由泥土堆砌,显然是不同时期制造。
走进官寺大门,和民宅一样都是土路,屋顶上的瓦当也十分朴素。
进到正堂,才能感受到官寺应有的肃穆气氛。再到二堂,能见县中少吏在搬运竹简,不时扬起一团灰尘。
二堂之后则是县令的居所。
屋内并未点灯,略显昏暗。
一张矮几摆于室内,上面堆有十数卷竹简,数片木牍,并有刀笔置于一侧,墨块则随意的放在一边。
张通坐在矮几后,没有戴冠,仅以布巾裹住发髻。双手展开一卷竹简,看着其中内容,眉心越锁越紧。
少顷,张通将竹简放下,唤来守在门外的老仆。
“区区一个孺子,手握善法,其贪而不欲惠民,我当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