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好时代
互联网泡沫危机刚过去不久,全球损失数万亿美元,整个产业如今依旧处于低迷状态。
在纽约华尔街,损失数十、数百亿美元的机构到处都是,提前察觉到不对劲,及时全身而退的幸运儿也不少,他们赚到盆满钵满,看了好大一场笑话。
从九十年代中期后,一直到几个月前,股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互联网产业,这是个刚诞生没多少年的新产业,成功造就出一大批知名亿万富豪。
可惜经历过一场狂欢盛宴之后,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经历长达几个月的下跌,留下了满地鸡毛,最近纳斯达克指数只剩下一千一百多点,而在去年三月十号,这个数字是五千零四十八点六二,盘中甚至升到过五千一百点以上。
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三千九百多,换来的是无数科技公司破产、股票和投资机构损失惨重,寒冬早已经到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在这2002年年底的十月份,硅谷那边无数高科技公司的管理者们,大多在考虑同一个问题——如何活下去。
一个互联网产业,体现不出美国的整体经济面貌,毕竟互联网泡沫崩塌带来的影响,还不如去年的911事件影响大。
上个月刚在纽约,举办过一周年悼念活动,跟人们想象中不同,从2002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轨迹看,美国经济尽管复苏力度不大,势头不强,经济复苏与股市下跌相伴随,而且存在着众多不稳定的因素,可终究还是步入了坎坷的复苏之路,没有像许多人所预测的出现“两度衰退”现象。
总而言之,春天的迹象开始出现了。
有个年纪轻轻的小家伙,正在华尔街街头走着,手里拿瓶啤酒,准确来说是装在可乐瓶子里的啤酒,因为还不到可以合法喝酒的年纪……
2002年。
混乱的地方很多,美国本土一如既往的安全着,尤其是在纽约,这里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都市,没有之一。
高楼大厦一栋接着一栋,新老建筑并存,各有特色。街道上还算干净,小巷里则存放着不少垃圾,下水道里的老鼠数量比人还多,人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叶冬青最近挺高兴,他认为自己来到了个好时代。
那晚明明从楼下跳下去了,但睁开眼睛之后,却发现自己正睡在记忆中很熟悉的小房间里,往事的种种恍若隔世。
如今才十八岁,还在念高三,没有太多烦恼、没有被下毒、同样也没有多少钱,他搞不清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像是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也像是死后重回过去。
这不是他担心的事,反正能够继续活着,已经让他非常高兴。
叶冬青记得最近的事,刚跟身为姑姑和姑父的可恶夫妻俩彻底闹翻,刚满十八岁就自己搬了出来,记忆里只在那个破旧小房子里住了五个月,而早晨找到的合同告诉他,自己上周才搬进去。
清晰感受到时空错乱,无论是性能可怜的IBM笔记本电脑,还是功能单一的诺基亚手机,就连路上行驶而过的丑陋汽车都在告诉他,如今真的是2002年。
很难想象,在距离华尔街不远处的地方,就是一座破落脏乱的唐人街,叶冬青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对周边街道十分熟悉。如果说华尔街亿万富豪云集,那么生活在唐人街里的穷人们,则宛如下水道的老鼠,属于曼哈顿最著名贫民窟之一。
不得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一提到曼哈顿,人们脑袋里就会浮现出无数高楼、百老汇、有钱人、中央公园、钱,可谁会记得一群收入不高的穷人们,还在这片物价惊人的地方苦苦挣扎呢?
唯一让叶冬青觉得遗憾的是,自己回到了2002年,而不是1996,那一年他父母因为意外去世了,死后得到大约三十五万美元的赔偿,姑姑家人用这笔钱租了套稍微好一些的房子,从唐人街贫民窟里搬了出去。
当时年纪太小,法律规定由亲人代为抚养,叶冬青一直觉得他们俩之所以同样收养自己,主要是为了那笔钱,而不是出于亲情之类。他们也有孩子,一儿一女,在这压力巨大的曼哈顿生活,偏心是肯定的,比如亲生的孩子被送到私立学校读书,叶冬青只能上垃圾公立学校。
可笑的是,哪怕来到这种学校念书,他的SAT模拟测试分数,依然比那两个孩子好。对于同龄的表弟,叶冬青厌恶至极,对于性格很好的表妹则没有太多怨言,在家里能帮他说话的,就只有那位叫做丁甜的小表妹。
回想当初为什么闹翻,或者说上周为什么闹翻,貌似是因为他们不仅不愿意为他支付学费,反而想让叶冬青将自己打工赚到的钱拿出来,供表弟去读大学,多可笑的逻辑。
跟姑姑和姑父和好是不可能的,既然已经搬了出来,自然没必要在搬回去,美国这边十八岁后独自生活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一个人反而轻松自在,他懒得去花心思应付无聊又可恶的亲戚,此刻走到熟悉的地方,抬起头往上看。
站在路边驻足,面前是一辆劳斯莱斯敞篷Corniche,死前叶冬青也有一辆劳斯莱斯,只不过是2017款的幻影,按照时间来推算,被宝马收购后的第一款幻影应该还在研发当中。
他看的不是车,而是马路对面的那栋楼,感觉好像前几天自己还在里面拥有一整层办公室,从窗户往下就能看见华尔街标志性的大金牛,然而脑海中的理性却告诉叶冬青,在这个年代,自己还没有买下那层楼。
手机铃声忽然响起,名字有点眼熟,接通后对面男人声音传出:“利奥,你怎么没来上课?难道你忘记了今天还要上课,明天周一才开始放假,如果不打算过来了,我可以帮你请个假……”
在纽约华尔街,损失数十、数百亿美元的机构到处都是,提前察觉到不对劲,及时全身而退的幸运儿也不少,他们赚到盆满钵满,看了好大一场笑话。
从九十年代中期后,一直到几个月前,股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互联网产业,这是个刚诞生没多少年的新产业,成功造就出一大批知名亿万富豪。
可惜经历过一场狂欢盛宴之后,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经历长达几个月的下跌,留下了满地鸡毛,最近纳斯达克指数只剩下一千一百多点,而在去年三月十号,这个数字是五千零四十八点六二,盘中甚至升到过五千一百点以上。
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三千九百多,换来的是无数科技公司破产、股票和投资机构损失惨重,寒冬早已经到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在这2002年年底的十月份,硅谷那边无数高科技公司的管理者们,大多在考虑同一个问题——如何活下去。
一个互联网产业,体现不出美国的整体经济面貌,毕竟互联网泡沫崩塌带来的影响,还不如去年的911事件影响大。
上个月刚在纽约,举办过一周年悼念活动,跟人们想象中不同,从2002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轨迹看,美国经济尽管复苏力度不大,势头不强,经济复苏与股市下跌相伴随,而且存在着众多不稳定的因素,可终究还是步入了坎坷的复苏之路,没有像许多人所预测的出现“两度衰退”现象。
总而言之,春天的迹象开始出现了。
有个年纪轻轻的小家伙,正在华尔街街头走着,手里拿瓶啤酒,准确来说是装在可乐瓶子里的啤酒,因为还不到可以合法喝酒的年纪……
2002年。
混乱的地方很多,美国本土一如既往的安全着,尤其是在纽约,这里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都市,没有之一。
高楼大厦一栋接着一栋,新老建筑并存,各有特色。街道上还算干净,小巷里则存放着不少垃圾,下水道里的老鼠数量比人还多,人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叶冬青最近挺高兴,他认为自己来到了个好时代。
那晚明明从楼下跳下去了,但睁开眼睛之后,却发现自己正睡在记忆中很熟悉的小房间里,往事的种种恍若隔世。
如今才十八岁,还在念高三,没有太多烦恼、没有被下毒、同样也没有多少钱,他搞不清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像是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也像是死后重回过去。
这不是他担心的事,反正能够继续活着,已经让他非常高兴。
叶冬青记得最近的事,刚跟身为姑姑和姑父的可恶夫妻俩彻底闹翻,刚满十八岁就自己搬了出来,记忆里只在那个破旧小房子里住了五个月,而早晨找到的合同告诉他,自己上周才搬进去。
清晰感受到时空错乱,无论是性能可怜的IBM笔记本电脑,还是功能单一的诺基亚手机,就连路上行驶而过的丑陋汽车都在告诉他,如今真的是2002年。
很难想象,在距离华尔街不远处的地方,就是一座破落脏乱的唐人街,叶冬青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对周边街道十分熟悉。如果说华尔街亿万富豪云集,那么生活在唐人街里的穷人们,则宛如下水道的老鼠,属于曼哈顿最著名贫民窟之一。
不得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一提到曼哈顿,人们脑袋里就会浮现出无数高楼、百老汇、有钱人、中央公园、钱,可谁会记得一群收入不高的穷人们,还在这片物价惊人的地方苦苦挣扎呢?
唯一让叶冬青觉得遗憾的是,自己回到了2002年,而不是1996,那一年他父母因为意外去世了,死后得到大约三十五万美元的赔偿,姑姑家人用这笔钱租了套稍微好一些的房子,从唐人街贫民窟里搬了出去。
当时年纪太小,法律规定由亲人代为抚养,叶冬青一直觉得他们俩之所以同样收养自己,主要是为了那笔钱,而不是出于亲情之类。他们也有孩子,一儿一女,在这压力巨大的曼哈顿生活,偏心是肯定的,比如亲生的孩子被送到私立学校读书,叶冬青只能上垃圾公立学校。
可笑的是,哪怕来到这种学校念书,他的SAT模拟测试分数,依然比那两个孩子好。对于同龄的表弟,叶冬青厌恶至极,对于性格很好的表妹则没有太多怨言,在家里能帮他说话的,就只有那位叫做丁甜的小表妹。
回想当初为什么闹翻,或者说上周为什么闹翻,貌似是因为他们不仅不愿意为他支付学费,反而想让叶冬青将自己打工赚到的钱拿出来,供表弟去读大学,多可笑的逻辑。
跟姑姑和姑父和好是不可能的,既然已经搬了出来,自然没必要在搬回去,美国这边十八岁后独自生活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一个人反而轻松自在,他懒得去花心思应付无聊又可恶的亲戚,此刻走到熟悉的地方,抬起头往上看。
站在路边驻足,面前是一辆劳斯莱斯敞篷Corniche,死前叶冬青也有一辆劳斯莱斯,只不过是2017款的幻影,按照时间来推算,被宝马收购后的第一款幻影应该还在研发当中。
他看的不是车,而是马路对面的那栋楼,感觉好像前几天自己还在里面拥有一整层办公室,从窗户往下就能看见华尔街标志性的大金牛,然而脑海中的理性却告诉叶冬青,在这个年代,自己还没有买下那层楼。
手机铃声忽然响起,名字有点眼熟,接通后对面男人声音传出:“利奥,你怎么没来上课?难道你忘记了今天还要上课,明天周一才开始放假,如果不打算过来了,我可以帮你请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