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公孙度的遗产】
(感恩大盟!谢谢光辉的宪章、ufgw)
~~~~~~~~~~~~~~~~~~~~~~~~~~~~~~~
在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里,马悍一边转移辽西三城,尤其是白狼城的人口、钱粮、物资、牲畜,尽数移到辽东,还原三城的军堡性质,一边盘点辽东底子,也就是公孙度留下的遗产。
应当说,公孙度留下的遗产,着实丰厚,辽东的底子,百倍于白狼城。如果马悍不是突袭加速战,而是与公孙度正面对决,打常规战的话,胜负难料,若再拖久一点,以辽东如此雄厚的底子,白狼城还真玩不过。
首先是马悍最关注的人口,辽东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领十一县:分别为襄平、辽队、新昌、安市、汶县、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无虑。全郡人口至汉末时为六万。
其周边附属郡县包括:
辽东属国,治昌黎(今辽宁义县)。领五县:昌黎、扶黎、宾徒、徒河、房县、险渎,人口两万。
辽西郡,领五县:阳乐、临渝、肥如、海阳、令支。其中只有阳乐在辽东势力范围内,其余四县,均为幽州公孙瓒控制。人口不足两万。
玄菟郡,治高句丽(今辽宁沈阳东,非高句丽国)。领五县:高句丽、候城、西盖马、辽阳、高显。人口四万三千。
乐浪郡,治朝鲜(今朝鲜平壤南)。领18县:朝鲜、占蝉、遂城、让邯、浑弥、增地、骊望、镂方、乐都、灞水、屯有、含资、提奚、带方、海冥、昭明、列口、长岑。人口二十五万。
青州东莱郡,治黄县。领十二县:黄县、嵫国、曲城、掖国、当利、卢乡、牟平、东牟、昌阳、长广、不其、黔陬。除不其未纳入辽东势力之外,其余十一县,合计人口四十二万,超过以上所有郡县的总和——中原就是中原,真不是边郡可比的。
中辽郡为公孙度从辽东分出,故算在辽东郡内。
也就是说。至汉末时,辽东及其周边郡县总人口,合计为四十万,尚不及青州一个东莱郡多。当然,这是汉末的统计,到三国乱世来临时,这个数字就反了过来。
当天下纷乱,中原天灾人祸频仍时,辽东诸郡中,除了辽西与辽东属国在二张叛乱时迭遭摧残。人口损失较大外,其余郡县,非但没损失,反而略有增长。反观青州这个黄巾为祸最烈之地,人口损失最为惨重。至公孙度遣柳毅、公孙模渡海南取东莱时,昔日四十余万人口的东莱郡,只余不足十五万了……
东莱的人口损失,并不是说这些丁口都死于战乱。事实上死于战乱的不过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被裹胁为乱贼。还有三分之一,则渡海入辽东了。这就是辽东人口最大一块来源——流民。
自马悍接手辽东,编籍入册的流民就达三十五万之多,半数来源于青州。加上辽东诸郡四十五万人口,以及他这两年努力从中原引入辽西的近五万流民,还有一些不在籍的黑户,辽东诸郡加东莱郡人口。总计约百万。其中直属于他治下的两个郡:辽东郡人口三十万,东莱郡人口十五万,占总人口量约一半。
这。就是他立身求存,进而争霸天下的资本。
当然,无论是求存还是争天下,光有人口是远远不够的。刘表的荆州,人口不可谓不多,汉末统计荆州人口达六百二十万之巨,加上战乱南渡的流民百余万,至赤壁之战前,荆州人口总量已超过八百万,带甲之士数十万,最终还不是在曹魏兵锋之下,分崩离析。
所以马悍在看过人口籍册之后,心里大致有谱了,接下来重点关注军队。
直属公孙度指挥的辽东军分布于两个郡,即辽东郡(包括中辽)与东莱郡。辽东郡共有在编官兵三万四千人(包括沓氏水军),东莱郡有六千人,总计四万兵马。因先后被马悍之白狼军消灭四千余人,辽东本郡兵马已不足三万。
三万兵马,这数字看上去不算多也不算少,但分摊到辽东十一个县,那就真的是少得不能再少了。是辽东缺人缺粮么?是也不是。辽东人口为三十万,备兵四万,人口与军队之比为九比一,即九个辽东人供养一个士兵,这是一个政权稳定的临界点,若再征兵,就超过了百姓承受能力,反过来就会影响辽东政权。
公孙度小吏出身,一步步干到太守、刺史的高官,在为政方面,还是很有才干的。马悍此时纵然接手,同样也不敢贸然增兵,维持在这个比例,是最合适的。
在军队这一块,马悍与赵云、太史慈、乐进等军中骨干商议后,达成一致意见:从辽东军中抽取三千精锐,补充入白狼军,使白狼军总兵力达到一万二千。今后的军事方针就是以辽东军戍守各城,以白狼军为机动战力,一守一攻,一盾一矛,攻守兼备,盾矛合击。
在军资这一块,因为辽东很少发生战事。最严重的一次,也就是中平六年张纯、张举联合乌丸丘力居叛乱,战火烧到辽东属国。前任辽东太守阳终因此而殒命,幸赖时任辽东属国长史的公孙瓒率三千骑军出征,击败叛军。除了这一次中等烈度的战争之外,公孙度上台后,只发动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是夺取东莱,一次就是袭取白狼城。
两次战争,一胜一败,但有一点却是很相似:那就是胜则速胜,败则急败。战争周期短,就意味着军资损耗不多。打仗不怕规模大,规模大也就意味着胜利后缴获也极丰厚,完全足以弥补损失,所谓以战养战是也。打仗真正怕的,是拉锯战、持久战,那军资钱粮,简直就象流水一样哗啦啦。
辽东近百年来,从未有过大规模而持久的战争,兵杖库里的军资武器。年年只见增多,不见减少。至公孙度下台前,库存的刀矛戟盾、弓弩箭矢、轻甲戎衣、鞍辔革具,足以装备一支十万大军有余。而这一切,全便宜了马悍。
阅卷于此,马悍不禁摇头,公孙度可以说是坐拥宝山,潜力巨大,却局促于海东一隅,不思进取。以致三世而亡,足以为戒。身为乱世势力,当真如舟行险瀑,不进则退,退则万丈深渊啊!
乱世争雄,唯看三样:人口、军队、粮食。
辽东的人口与军队虽然比不得中原大州,但潜力巨大,只要中原战乱一日不休,辽东的人口就源源不绝。有人就有军队,那么,维持人口与军队至关重要的粮食又如何?
公孙度曾经一度缺粮,为此更向中山甄氏要了二十万石粮食的嫁妆。但这并不是说辽东缺粮。事实上辽东粮食很充足——当中原赤地千里,兵祸连结时,辽东却风调雨顺,安定详和。这粮食又怎会少了?
公孙度缺粮,是因为他打击豪强,令许多掌握了生产资料的士族豪门拒绝提供钱粮物资。这才造成公孙度钱粮匮乏。如果不是有阳、柳、贾等世家支持,加上又从中山甄氏那里弄来一大笔丰厚的“奁妆”,只怕真熬不过这一关。这也是三国时天下诸侯,人人都想打击豪强,攥取更多生产资料,以获得更多话语权,却鲜有人敢动手,或者动手也是小打小闹(比如刘表、孙策),绝无公孙度如此彻底绝决的原因。
多亏得辽东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安定政治军事环境,没有强邻窥视,没有大股乱民蚁贼,最终没有引发叛乱与动乱,公孙度算熬过去了。守得云开见明月,公孙度抄掠辽东豪强世族百余家,所获粮食之丰,连马悍看到具体数字都吃惊得瞪大眼,然后嘴巴越咧越开,整整半个时辰没合拢过。
晚餐时看到桌上的肉食,想到手上的粮食足够支撑自己的大军从海北打到天南,马悍就忍不住呼呼而笑,差点喷饭。弄得离姬、甘梅、甄沁及一旁服侍的念奴诸女惊讶莫名,面面相觑。
钱粮钱粮,粮食有了,钱……马悍最不缺就是这个了,前后两次中原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个。不过比起抄掠百家豪门的公孙度,马悍的身家却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现在甭管大巫、老巫,全归了他这个小巫。
比起钱粮来,公孙度贡献最大的一块,要算是土地、牧场。土地,是一切的根。钱粮、人口、军队、物资,所有的一切,都根植于土地。没有土地,一切都会有消耗殆尽的一日,只有土地,才会使这一切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公孙度扫平辽东百余豪强之后,成为当然的辽东第一大地主,现在这个称号,转让给了马悍,或许还要加上第一大财主。
但对马悍而言,公孙度最有价值的遗产,是一笔无形资产。
方今天下,各路诸侯军阀,皆为本地豪强世家所制,纵是一代人杰如袁绍、曹操、刘备、吕布等辈,亦无法摆脱这数百年积疴之弊。而马悍得公孙度遗泽,为其拔除棘刺,使他执政辽东几乎没有豪强世家的制肘——这才是最好的遗产。
此时的马悍,拥有大量本应属于辽东百余豪强世家的钱财、粮食、人口、土地,俨然成为辽东第一豪强。
这一切,全赖公孙度对辽东豪强世家的血腥镇压。公孙度因此而背负终身洗不掉的骂名,并站到了豪强士人的对立面,以至渡海入辽的中原名士如此之众,却几乎无人应辟。而眼下,骂名归公孙度,好处归马悍。
集辽东第一豪强、辽东太守、白狼军主帅于一身的马悍,尽管偏于海东一隅,却在不声不响之间,成为这个时代掌控生产资料与军政权力最多的军阀。这也就意味着,马悍已成为三国最强势的诸侯——没有之一。
乱世需雄主,雄主出强权。
一切,皆拜公孙度所赐。辽东侯,一路走好。(未完待续。。)
~~~~~~~~~~~~~~~~~~~~~~~~~~~~~~~
在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里,马悍一边转移辽西三城,尤其是白狼城的人口、钱粮、物资、牲畜,尽数移到辽东,还原三城的军堡性质,一边盘点辽东底子,也就是公孙度留下的遗产。
应当说,公孙度留下的遗产,着实丰厚,辽东的底子,百倍于白狼城。如果马悍不是突袭加速战,而是与公孙度正面对决,打常规战的话,胜负难料,若再拖久一点,以辽东如此雄厚的底子,白狼城还真玩不过。
首先是马悍最关注的人口,辽东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领十一县:分别为襄平、辽队、新昌、安市、汶县、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无虑。全郡人口至汉末时为六万。
其周边附属郡县包括:
辽东属国,治昌黎(今辽宁义县)。领五县:昌黎、扶黎、宾徒、徒河、房县、险渎,人口两万。
辽西郡,领五县:阳乐、临渝、肥如、海阳、令支。其中只有阳乐在辽东势力范围内,其余四县,均为幽州公孙瓒控制。人口不足两万。
玄菟郡,治高句丽(今辽宁沈阳东,非高句丽国)。领五县:高句丽、候城、西盖马、辽阳、高显。人口四万三千。
乐浪郡,治朝鲜(今朝鲜平壤南)。领18县:朝鲜、占蝉、遂城、让邯、浑弥、增地、骊望、镂方、乐都、灞水、屯有、含资、提奚、带方、海冥、昭明、列口、长岑。人口二十五万。
青州东莱郡,治黄县。领十二县:黄县、嵫国、曲城、掖国、当利、卢乡、牟平、东牟、昌阳、长广、不其、黔陬。除不其未纳入辽东势力之外,其余十一县,合计人口四十二万,超过以上所有郡县的总和——中原就是中原,真不是边郡可比的。
中辽郡为公孙度从辽东分出,故算在辽东郡内。
也就是说。至汉末时,辽东及其周边郡县总人口,合计为四十万,尚不及青州一个东莱郡多。当然,这是汉末的统计,到三国乱世来临时,这个数字就反了过来。
当天下纷乱,中原天灾人祸频仍时,辽东诸郡中,除了辽西与辽东属国在二张叛乱时迭遭摧残。人口损失较大外,其余郡县,非但没损失,反而略有增长。反观青州这个黄巾为祸最烈之地,人口损失最为惨重。至公孙度遣柳毅、公孙模渡海南取东莱时,昔日四十余万人口的东莱郡,只余不足十五万了……
东莱的人口损失,并不是说这些丁口都死于战乱。事实上死于战乱的不过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被裹胁为乱贼。还有三分之一,则渡海入辽东了。这就是辽东人口最大一块来源——流民。
自马悍接手辽东,编籍入册的流民就达三十五万之多,半数来源于青州。加上辽东诸郡四十五万人口,以及他这两年努力从中原引入辽西的近五万流民,还有一些不在籍的黑户,辽东诸郡加东莱郡人口。总计约百万。其中直属于他治下的两个郡:辽东郡人口三十万,东莱郡人口十五万,占总人口量约一半。
这。就是他立身求存,进而争霸天下的资本。
当然,无论是求存还是争天下,光有人口是远远不够的。刘表的荆州,人口不可谓不多,汉末统计荆州人口达六百二十万之巨,加上战乱南渡的流民百余万,至赤壁之战前,荆州人口总量已超过八百万,带甲之士数十万,最终还不是在曹魏兵锋之下,分崩离析。
所以马悍在看过人口籍册之后,心里大致有谱了,接下来重点关注军队。
直属公孙度指挥的辽东军分布于两个郡,即辽东郡(包括中辽)与东莱郡。辽东郡共有在编官兵三万四千人(包括沓氏水军),东莱郡有六千人,总计四万兵马。因先后被马悍之白狼军消灭四千余人,辽东本郡兵马已不足三万。
三万兵马,这数字看上去不算多也不算少,但分摊到辽东十一个县,那就真的是少得不能再少了。是辽东缺人缺粮么?是也不是。辽东人口为三十万,备兵四万,人口与军队之比为九比一,即九个辽东人供养一个士兵,这是一个政权稳定的临界点,若再征兵,就超过了百姓承受能力,反过来就会影响辽东政权。
公孙度小吏出身,一步步干到太守、刺史的高官,在为政方面,还是很有才干的。马悍此时纵然接手,同样也不敢贸然增兵,维持在这个比例,是最合适的。
在军队这一块,马悍与赵云、太史慈、乐进等军中骨干商议后,达成一致意见:从辽东军中抽取三千精锐,补充入白狼军,使白狼军总兵力达到一万二千。今后的军事方针就是以辽东军戍守各城,以白狼军为机动战力,一守一攻,一盾一矛,攻守兼备,盾矛合击。
在军资这一块,因为辽东很少发生战事。最严重的一次,也就是中平六年张纯、张举联合乌丸丘力居叛乱,战火烧到辽东属国。前任辽东太守阳终因此而殒命,幸赖时任辽东属国长史的公孙瓒率三千骑军出征,击败叛军。除了这一次中等烈度的战争之外,公孙度上台后,只发动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是夺取东莱,一次就是袭取白狼城。
两次战争,一胜一败,但有一点却是很相似:那就是胜则速胜,败则急败。战争周期短,就意味着军资损耗不多。打仗不怕规模大,规模大也就意味着胜利后缴获也极丰厚,完全足以弥补损失,所谓以战养战是也。打仗真正怕的,是拉锯战、持久战,那军资钱粮,简直就象流水一样哗啦啦。
辽东近百年来,从未有过大规模而持久的战争,兵杖库里的军资武器。年年只见增多,不见减少。至公孙度下台前,库存的刀矛戟盾、弓弩箭矢、轻甲戎衣、鞍辔革具,足以装备一支十万大军有余。而这一切,全便宜了马悍。
阅卷于此,马悍不禁摇头,公孙度可以说是坐拥宝山,潜力巨大,却局促于海东一隅,不思进取。以致三世而亡,足以为戒。身为乱世势力,当真如舟行险瀑,不进则退,退则万丈深渊啊!
乱世争雄,唯看三样:人口、军队、粮食。
辽东的人口与军队虽然比不得中原大州,但潜力巨大,只要中原战乱一日不休,辽东的人口就源源不绝。有人就有军队,那么,维持人口与军队至关重要的粮食又如何?
公孙度曾经一度缺粮,为此更向中山甄氏要了二十万石粮食的嫁妆。但这并不是说辽东缺粮。事实上辽东粮食很充足——当中原赤地千里,兵祸连结时,辽东却风调雨顺,安定详和。这粮食又怎会少了?
公孙度缺粮,是因为他打击豪强,令许多掌握了生产资料的士族豪门拒绝提供钱粮物资。这才造成公孙度钱粮匮乏。如果不是有阳、柳、贾等世家支持,加上又从中山甄氏那里弄来一大笔丰厚的“奁妆”,只怕真熬不过这一关。这也是三国时天下诸侯,人人都想打击豪强,攥取更多生产资料,以获得更多话语权,却鲜有人敢动手,或者动手也是小打小闹(比如刘表、孙策),绝无公孙度如此彻底绝决的原因。
多亏得辽东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安定政治军事环境,没有强邻窥视,没有大股乱民蚁贼,最终没有引发叛乱与动乱,公孙度算熬过去了。守得云开见明月,公孙度抄掠辽东豪强世族百余家,所获粮食之丰,连马悍看到具体数字都吃惊得瞪大眼,然后嘴巴越咧越开,整整半个时辰没合拢过。
晚餐时看到桌上的肉食,想到手上的粮食足够支撑自己的大军从海北打到天南,马悍就忍不住呼呼而笑,差点喷饭。弄得离姬、甘梅、甄沁及一旁服侍的念奴诸女惊讶莫名,面面相觑。
钱粮钱粮,粮食有了,钱……马悍最不缺就是这个了,前后两次中原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个。不过比起抄掠百家豪门的公孙度,马悍的身家却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现在甭管大巫、老巫,全归了他这个小巫。
比起钱粮来,公孙度贡献最大的一块,要算是土地、牧场。土地,是一切的根。钱粮、人口、军队、物资,所有的一切,都根植于土地。没有土地,一切都会有消耗殆尽的一日,只有土地,才会使这一切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公孙度扫平辽东百余豪强之后,成为当然的辽东第一大地主,现在这个称号,转让给了马悍,或许还要加上第一大财主。
但对马悍而言,公孙度最有价值的遗产,是一笔无形资产。
方今天下,各路诸侯军阀,皆为本地豪强世家所制,纵是一代人杰如袁绍、曹操、刘备、吕布等辈,亦无法摆脱这数百年积疴之弊。而马悍得公孙度遗泽,为其拔除棘刺,使他执政辽东几乎没有豪强世家的制肘——这才是最好的遗产。
此时的马悍,拥有大量本应属于辽东百余豪强世家的钱财、粮食、人口、土地,俨然成为辽东第一豪强。
这一切,全赖公孙度对辽东豪强世家的血腥镇压。公孙度因此而背负终身洗不掉的骂名,并站到了豪强士人的对立面,以至渡海入辽的中原名士如此之众,却几乎无人应辟。而眼下,骂名归公孙度,好处归马悍。
集辽东第一豪强、辽东太守、白狼军主帅于一身的马悍,尽管偏于海东一隅,却在不声不响之间,成为这个时代掌控生产资料与军政权力最多的军阀。这也就意味着,马悍已成为三国最强势的诸侯——没有之一。
乱世需雄主,雄主出强权。
一切,皆拜公孙度所赐。辽东侯,一路走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