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觅得良人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连一直避世出家的汝阳公主都知道了。
汝阳公主是汝宁和宜阳的长姐,也是先帝世宗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就很受宠爱,性格刚烈,然婚姻不幸,两任丈夫皆早亡,又无子女,就带发修行去了
怀愍太子的事曾让她把先帝怒骂一通,这样犯上,先帝却没有治罪于她,反而加厚了她的封地,可见她的受宠。只是对于这些,她都不在乎,此后越发避世,一直住在山上修行,只偶尔见见去拜见她的安郡王和顾谨。
这回听说了汝宁和杨怡君的事,汝阳气得不行,竟下山来了,把杨怡君接到自己的公主府,很是教育了一番。无奈杨怡君性格已定,没法再改,幸而她以后所嫁的曹延嗣性子温和,曹家又人少,日子总能好过。
汝阴侯府既被抄家,虽然没有彻底一文不名,但他们人多心不齐,度日艰难,很快就厚着脸皮求到杨怡君跟前。
而杨怡君被他们一番哭求,竟还要拿出钱来接济他们,又想帮着去求情,叫汝阳恨铁不成钢地把她大骂了一通。
汝阴侯府众人,因此连京城也呆不得了,只得卷了包袱回乡下去,据说后来各房闹得不可开交,以致很快就分了家,而杨驸马这一房自然是过得最差的,后来竟不得不买卖婚姻,与商人去结亲,好换了银子来度日。
杨怡君由大姨母汝阳接手后,守完母亲汝宁的孝,顺顺当当地和年轻的曲周侯曹延嗣成了亲。
成亲当日,宾客盈门,热闹非凡,大家无人不说杨怡君命好,没有谁没有眼色地提及汝阴侯府的事。
杨怡君出嫁的场面,还在闺中的谢兰馨自然看不到,但在此之前,却受邀给她添妆。
这时候的杨怡君在汝阳公主的照顾下,身体已经养得很不错了,又对嫁人之后的生活充满了欣喜和期待,气色很好。
在四下无人的时候,杨怡君拉着谢兰馨的手,对她感激涕零,谢了又谢:“好妹妹,多亏了你和顾表弟援手,不然我兴许就随我娘去了。”
想到自己当初孤苦无依,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来。
知道整件事的始末后,杨怡君虽然因为自身性格原因,宽容地原谅了汝阴侯府诸人,但对顾谨和谢兰馨却是感恩戴德。本就对谢兰馨很有好感的她,如今对她就越发亲热起来。
谢兰馨便忙安慰她:“杨姐姐何必伤感,过去的都已过去,你是个有福气的,好日子在后面呢!”
毕竟那些都是杨怡君的亲人,谢兰馨也不好在她面前说他们的不是,也不愿领她的感激,“其实那件事我也没帮什么忙,你真要谢,也该谢彩蝶和你未来的夫家。”
“你是你,他们是他们。”杨怡君依旧对她很是感激了一番,又道,“彩蝶以后我就当亲妹子对待,至于曹家,我也会好好地……”杨怡君羞涩地把最后半句话给含糊过去了。
谢兰馨便笑着帮她补充完整:“好好地什么?服侍太婆婆,照顾夫君,操持家务,做个贤妻良母?”
杨怡君脸色绯红,难得地反击了一句:“妹妹还打趣我,我听说那天顾表弟和你一道逛胡市,很是亲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喝上你们俩的喜酒。说起来,顾表弟和你倒是般配得很。”
她可是什么都从彩蝶那儿听说了。
这下轮到谢兰馨脸红了,说到顾谨,她心里就甜甜的,又有些羞涩,不过这些情感却不愿叫人知道。
她很快就顾左右而言他,杨怡君又不是个为难人的人,也就顺着她提起了别的话题。
谢兰馨回去的时候,是彩蝶送了她出门。
她如今可不一样了,因为感激她的忠心,汝阳公主给她全家都脱了籍,成了平民,在京郊有房有地,虽没有大富大贵,日子却也颇过得了。彩蝶也有了如意的婚事,只是准备送了杨怡君出嫁,再忙自己的婚事。
对谢兰馨,彩蝶也是感激不尽,若不是她和顾谨,杨怡君没个好结果,自家全家也不会有好下场。
就算她当初不为杨怡君出头,但作为杨怡君的贴身侍女,杨怡君不好,她又怎么能好得了。杨家迟早是要封了她的口的。
对杨家诸人的下场,她是很觉得称心的:“听说之前怜君小姐和她姨娘还曾缠着杨驸马要他给曹家一点颜色看看呢,也不想想杨家有多少能耐。哼,想抢小姐的亲事,我看她现在还能有什么好亲。”
她最恨的还是杨怜君母女,总觉得若不是她们在杨驸马面前撒痴卖娇,挑拨鼓动,自己小姐也不会遭那么些难。
汝阴侯府现在的处境,彩蝶都已经听说了。照她说,汝阴侯府有现在的下场,都是当初对汝宁公主和自家小姐亏待的报应。可这样的话,她却不敢在自家小姐面前前说。小姐总爱说什么得饶人处且饶人,却不想想,当初人家是怎么对她的。
对谢兰馨,她就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对汝阴侯府幸灾乐祸的话。末了叹了口气道:“小姐就是太过大度了。”
彩蝶拿杨怡君没办法,以后自己不在她身边,也不知道会如何,只希望曹家待她好一点吧。
谢兰馨对此也是感概不已:“杨姐姐有你,也算幸事。以后又有汝阳公主关照,日子总不会差,你也尽可放心。”
除汝阳公主外,吴王、安郡王以后大约也会留意一下杨怡君的处境,像杨家这样的事总不至于再发生在杨怡君头上。只是日子过得好坏,最终还是要看自己,别人帮衬再多,自己立不起来也是无用。
彩蝶哪里能放心,只是自己不愿做妾,也不能一辈子服侍杨怡君,只能道:“只希望小姐嫁过去后,能早早生下小少爷来,将来也就有靠了。”
谢兰馨附和了一声,心中却想着,也要这孩子教养得好,能靠得住。只是这样的话就不宜说出口了。
赴完杨怡君的会,谢兰馨感慨万千,心绪不平。
回到家,谢兰馨没直接回自己的院子,想去找母亲说说话,却见母亲不在家里。
谢兰馨吩咐月白道:“你去问问,母亲去哪里了?”
月白很快便打听回来了:“小姐,夫人今日去了宁国府,听说舅老爷和表少爷他们回来了。”
在宁国公举家回乡守孝后,宁国府里的诸事便交给了府中的管事料理,而同宗又就在隔壁的定远侯府和外嫁女钟湘也受托经常回去看看。这回主人回来了,她们自然也要去迎接,帮着安顿。
谢兰馨有些奇怪,大舅舅之前说过要守满孝再回京的,怎么就回来了。表哥他们已经孝满,回来倒不出奇,毕竟这宁国府常年没个主人也不大好。
等钟湘回来,谢兰馨就忙去拜见,问个究竟。
“回来的是你三舅和三舅母,你大舅舅他们还在老家呢。”钟湘有些疲累道,和那位三嫂打交道实在是累得很。
谢兰馨此前也听到一点风声,不过却没想到他们还真回来了:“三舅舅的孝期不是还没满吗?怎么就……”
钟湘没好气道:“还不是你那位三舅母,打着要照顾儿子的名义,你三舅又一向都听她的,就跟着一大家子都一道回来了。”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钟子枢要回京应试,冯氏就是以此为借口。
他们要回来,王氏自然也想回来,不然宁国府不成了三房做主?可宁国公却不许。
无奈之下,王氏就建议让世子夫妇带上女儿文采也一道回京,以该为女儿择亲为借口。
宁国公便答应了下来,自己带着王氏和次子与二房的人继续留在乡下守孝,叫长子夫妇带着女儿陪同三房的人回京。
除了他们两家外,回京的还有谢兰馨已许久没见的钟文梨。
她是陪着她新婚的秀才丈夫进京赶考的。
钟文梨一出孝就嫁出去了,因为钟三舅他们还在孝期,婚事还是世子和世子夫人办的。她嫁的不过是乡下地方的大户,虽然在当地人看来嫁妆丰厚,婚事热闹,夫家富贵,但与她当初的期望却相距甚远。
可既然已经这么嫁了,她心中再不平,也只能把日子过下去。
乡下的日子她已经过得尽够了,嫁过去后面对那些见识谈吐还比不上自家仆婢的夫家人,她也真是受够了,正好,丈夫要进京赶考,她就提出了陪同照顾的要求。
她婆家人也有想借势的心,他们家家底不厚,在京中花费又大,如今可以借着文梨的关系,住到宁国府去,吃住不用愁且不说,还能得到一些指点,自然就满口答应。
宁国公又是乐于提携后辈的,侄女婿愿意上进,他自然也愿意提供便利;而钟三舅,自然也乐意秀才女婿以后能成为举人乃至进士女婿;冯氏虽不喜文梨,在这样的事上,也不会反对,于是,钟文梨终于得以顺利回到她阔别已久的京城。
宁国府诸人安顿好后,除了还在孝期的钟三舅夫妇,其他人自然要各处探亲访友,联络情谊。
很快,谢兰馨就见到了上门来拜见姑母的钟家兄妹。
汝阳公主是汝宁和宜阳的长姐,也是先帝世宗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就很受宠爱,性格刚烈,然婚姻不幸,两任丈夫皆早亡,又无子女,就带发修行去了
怀愍太子的事曾让她把先帝怒骂一通,这样犯上,先帝却没有治罪于她,反而加厚了她的封地,可见她的受宠。只是对于这些,她都不在乎,此后越发避世,一直住在山上修行,只偶尔见见去拜见她的安郡王和顾谨。
这回听说了汝宁和杨怡君的事,汝阳气得不行,竟下山来了,把杨怡君接到自己的公主府,很是教育了一番。无奈杨怡君性格已定,没法再改,幸而她以后所嫁的曹延嗣性子温和,曹家又人少,日子总能好过。
汝阴侯府既被抄家,虽然没有彻底一文不名,但他们人多心不齐,度日艰难,很快就厚着脸皮求到杨怡君跟前。
而杨怡君被他们一番哭求,竟还要拿出钱来接济他们,又想帮着去求情,叫汝阳恨铁不成钢地把她大骂了一通。
汝阴侯府众人,因此连京城也呆不得了,只得卷了包袱回乡下去,据说后来各房闹得不可开交,以致很快就分了家,而杨驸马这一房自然是过得最差的,后来竟不得不买卖婚姻,与商人去结亲,好换了银子来度日。
杨怡君由大姨母汝阳接手后,守完母亲汝宁的孝,顺顺当当地和年轻的曲周侯曹延嗣成了亲。
成亲当日,宾客盈门,热闹非凡,大家无人不说杨怡君命好,没有谁没有眼色地提及汝阴侯府的事。
杨怡君出嫁的场面,还在闺中的谢兰馨自然看不到,但在此之前,却受邀给她添妆。
这时候的杨怡君在汝阳公主的照顾下,身体已经养得很不错了,又对嫁人之后的生活充满了欣喜和期待,气色很好。
在四下无人的时候,杨怡君拉着谢兰馨的手,对她感激涕零,谢了又谢:“好妹妹,多亏了你和顾表弟援手,不然我兴许就随我娘去了。”
想到自己当初孤苦无依,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来。
知道整件事的始末后,杨怡君虽然因为自身性格原因,宽容地原谅了汝阴侯府诸人,但对顾谨和谢兰馨却是感恩戴德。本就对谢兰馨很有好感的她,如今对她就越发亲热起来。
谢兰馨便忙安慰她:“杨姐姐何必伤感,过去的都已过去,你是个有福气的,好日子在后面呢!”
毕竟那些都是杨怡君的亲人,谢兰馨也不好在她面前说他们的不是,也不愿领她的感激,“其实那件事我也没帮什么忙,你真要谢,也该谢彩蝶和你未来的夫家。”
“你是你,他们是他们。”杨怡君依旧对她很是感激了一番,又道,“彩蝶以后我就当亲妹子对待,至于曹家,我也会好好地……”杨怡君羞涩地把最后半句话给含糊过去了。
谢兰馨便笑着帮她补充完整:“好好地什么?服侍太婆婆,照顾夫君,操持家务,做个贤妻良母?”
杨怡君脸色绯红,难得地反击了一句:“妹妹还打趣我,我听说那天顾表弟和你一道逛胡市,很是亲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喝上你们俩的喜酒。说起来,顾表弟和你倒是般配得很。”
她可是什么都从彩蝶那儿听说了。
这下轮到谢兰馨脸红了,说到顾谨,她心里就甜甜的,又有些羞涩,不过这些情感却不愿叫人知道。
她很快就顾左右而言他,杨怡君又不是个为难人的人,也就顺着她提起了别的话题。
谢兰馨回去的时候,是彩蝶送了她出门。
她如今可不一样了,因为感激她的忠心,汝阳公主给她全家都脱了籍,成了平民,在京郊有房有地,虽没有大富大贵,日子却也颇过得了。彩蝶也有了如意的婚事,只是准备送了杨怡君出嫁,再忙自己的婚事。
对谢兰馨,彩蝶也是感激不尽,若不是她和顾谨,杨怡君没个好结果,自家全家也不会有好下场。
就算她当初不为杨怡君出头,但作为杨怡君的贴身侍女,杨怡君不好,她又怎么能好得了。杨家迟早是要封了她的口的。
对杨家诸人的下场,她是很觉得称心的:“听说之前怜君小姐和她姨娘还曾缠着杨驸马要他给曹家一点颜色看看呢,也不想想杨家有多少能耐。哼,想抢小姐的亲事,我看她现在还能有什么好亲。”
她最恨的还是杨怜君母女,总觉得若不是她们在杨驸马面前撒痴卖娇,挑拨鼓动,自己小姐也不会遭那么些难。
汝阴侯府现在的处境,彩蝶都已经听说了。照她说,汝阴侯府有现在的下场,都是当初对汝宁公主和自家小姐亏待的报应。可这样的话,她却不敢在自家小姐面前前说。小姐总爱说什么得饶人处且饶人,却不想想,当初人家是怎么对她的。
对谢兰馨,她就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对汝阴侯府幸灾乐祸的话。末了叹了口气道:“小姐就是太过大度了。”
彩蝶拿杨怡君没办法,以后自己不在她身边,也不知道会如何,只希望曹家待她好一点吧。
谢兰馨对此也是感概不已:“杨姐姐有你,也算幸事。以后又有汝阳公主关照,日子总不会差,你也尽可放心。”
除汝阳公主外,吴王、安郡王以后大约也会留意一下杨怡君的处境,像杨家这样的事总不至于再发生在杨怡君头上。只是日子过得好坏,最终还是要看自己,别人帮衬再多,自己立不起来也是无用。
彩蝶哪里能放心,只是自己不愿做妾,也不能一辈子服侍杨怡君,只能道:“只希望小姐嫁过去后,能早早生下小少爷来,将来也就有靠了。”
谢兰馨附和了一声,心中却想着,也要这孩子教养得好,能靠得住。只是这样的话就不宜说出口了。
赴完杨怡君的会,谢兰馨感慨万千,心绪不平。
回到家,谢兰馨没直接回自己的院子,想去找母亲说说话,却见母亲不在家里。
谢兰馨吩咐月白道:“你去问问,母亲去哪里了?”
月白很快便打听回来了:“小姐,夫人今日去了宁国府,听说舅老爷和表少爷他们回来了。”
在宁国公举家回乡守孝后,宁国府里的诸事便交给了府中的管事料理,而同宗又就在隔壁的定远侯府和外嫁女钟湘也受托经常回去看看。这回主人回来了,她们自然也要去迎接,帮着安顿。
谢兰馨有些奇怪,大舅舅之前说过要守满孝再回京的,怎么就回来了。表哥他们已经孝满,回来倒不出奇,毕竟这宁国府常年没个主人也不大好。
等钟湘回来,谢兰馨就忙去拜见,问个究竟。
“回来的是你三舅和三舅母,你大舅舅他们还在老家呢。”钟湘有些疲累道,和那位三嫂打交道实在是累得很。
谢兰馨此前也听到一点风声,不过却没想到他们还真回来了:“三舅舅的孝期不是还没满吗?怎么就……”
钟湘没好气道:“还不是你那位三舅母,打着要照顾儿子的名义,你三舅又一向都听她的,就跟着一大家子都一道回来了。”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钟子枢要回京应试,冯氏就是以此为借口。
他们要回来,王氏自然也想回来,不然宁国府不成了三房做主?可宁国公却不许。
无奈之下,王氏就建议让世子夫妇带上女儿文采也一道回京,以该为女儿择亲为借口。
宁国公便答应了下来,自己带着王氏和次子与二房的人继续留在乡下守孝,叫长子夫妇带着女儿陪同三房的人回京。
除了他们两家外,回京的还有谢兰馨已许久没见的钟文梨。
她是陪着她新婚的秀才丈夫进京赶考的。
钟文梨一出孝就嫁出去了,因为钟三舅他们还在孝期,婚事还是世子和世子夫人办的。她嫁的不过是乡下地方的大户,虽然在当地人看来嫁妆丰厚,婚事热闹,夫家富贵,但与她当初的期望却相距甚远。
可既然已经这么嫁了,她心中再不平,也只能把日子过下去。
乡下的日子她已经过得尽够了,嫁过去后面对那些见识谈吐还比不上自家仆婢的夫家人,她也真是受够了,正好,丈夫要进京赶考,她就提出了陪同照顾的要求。
她婆家人也有想借势的心,他们家家底不厚,在京中花费又大,如今可以借着文梨的关系,住到宁国府去,吃住不用愁且不说,还能得到一些指点,自然就满口答应。
宁国公又是乐于提携后辈的,侄女婿愿意上进,他自然也愿意提供便利;而钟三舅,自然也乐意秀才女婿以后能成为举人乃至进士女婿;冯氏虽不喜文梨,在这样的事上,也不会反对,于是,钟文梨终于得以顺利回到她阔别已久的京城。
宁国府诸人安顿好后,除了还在孝期的钟三舅夫妇,其他人自然要各处探亲访友,联络情谊。
很快,谢兰馨就见到了上门来拜见姑母的钟家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