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751节
  第一三五一章 归来
  大明北疆。
  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之后,大军便押送俘虏,沿着当初霍骠骑行军的路线班师回朝。
  这条路线大致是从忽兰忽失温到三峡口,然后过饮马河抵达昔日的元上都开平府,然后返回庆州。
  换成后世的地名,就是从乌兰巴托到锡林郭勒然后到赤峰……全程“仅”两千两百多里,已经是最近的一条路线了。
  之前朱桢和老二出兵接应老四时,走的也是这条路线,当时军情紧急,全程高强度行军,不到一个月就抵达了狼居胥山。
  现在返程时没有紧急军情了,大军也疲惫了,还带着俘虏,行军速度自然放缓了许多,每天只走五十里,一个半月之后,才返回了庆州。
  此时已是冬月下旬了,草原上再度大雪纷飞,又变成了银装素裹的样子,一如他们出征时那般。
  但不同的是,二月出征时,这片土地还属于北元。而现在,它已经是大明的领土,隶属于大宁都司了。
  傅友德和蓝玉率领众将在庆州城外四十里迎接王驾凯旋。
  “恭喜王爷大功告成,封狼居胥名垂千古啊!”两人来到朱桢坐骑前,纳头便拜。
  “哈哈哈,二位将军免礼。”朱桢翻身下马,亲手扶起两人道:“真正的功劳是你们的,本王不过是借花献佛,恰逢其会罢了!”
  “哎,我等岂能不知,此番北伐,王爷居功甚伟,只是将风头都留给我等。”蓝玉忙笑道。
  朱桢深深看他一眼。许是因为最后关头丢了老四,一直心怀惴惴的缘故,蓝玉的脸上看不出骄狂之色。
  “好,很好。”朱桢满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功劳也都留给你们。”
  “臣等叩谢王爷。”众将喜滋滋的又拜一遍,傅友德才笑道:“王爷封狼居胥的祭文,已经天下皆知,皇上肯定会重赏大伙的。”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朱桢哈哈一笑,余光瞥见迎接的队伍后面,还跟了密密麻麻一排空囚车。便问道:“这是给俘虏准备的?”
  “是,皇上恩准北元帝后,皇子可以坐马车,以全体面。其余俘虏的王公贵族,就要槛送入京,好让天下百姓知道,残元已灭!”傅友德先是朗声道。
  顿一下又小声道:“不过还有三辆囚车,是给燕王,平都督和张指挥准备的。”
  说着视线飘向了朱桢身后,在诸王中却没有见到要找的那个。
  “放心,我四哥不会叛逃。”朱桢淡淡道:“因为有旨意要将他槛送入京,所以我把他关在马车里了。”
  说着指了指身后一辆遮的严严实实的马车,侍卫打开车门,朱棣果然在里头趴着。
  其实朱棣皮糙肉厚,加上有老五妙手回春,他早就能翻身,能下地了。但做戏做全套,让将士们看到他挨了八十军棍,一个多月就能满地跑,心里会怎么想?
  反正不会认为单单是因为他天赋异禀……
  所以朱棣一直老实待在马车上,就算实在憋不住了,出来透透气,也是拄着双拐。配上他炉火纯青的演技,所有人都以为燕王殿下还瘸着呢。
  给傅友德等人验过货,朱桢便命人关上车门,然后低声对傅友德道:“多冷的天啊,非要坐囚车的话,能用毛毡围一围不?”
  “可以,但在路过州县时,必须去掉,让百姓看清……”傅友德说着苦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份上谕,递给他道:“不是末将想当这个恶人,王爷还是自己看吧。”
  “我当然知道。”朱桢摇摇头,却不接那圣旨道:“还信不过你老傅吗?”
  “唉……”傅友德叹气道:“王爷总是那么体贴下属,实不相瞒,末将来前都做好了被王爷痛骂的准备。”
  “哎,这是我父皇的旨意,跟你有什么关系?”朱桢笑笑道:“再说我四哥确实做得不对,应该接受惩罚。”
  “话虽如此,但末将真担心燕王殿下受不了啊……”傅友德一脸心疼道:“大宁地广人稀还好点,可入关之后两千多里,要经过十几个府,几十个县,上千万百姓夹道欢迎,都会看到燕王殿下坐在囚车里的样子,这也太屈辱了吧?”
  他身后的蓝玉却只觉得解气,险些绷不住笑起来,暗道:“活该。”
  朱桢瞥蓝玉一眼,吓得他登时缩头缩脑,不敢再幸灾乐祸。
  “老傅你说的有道理,”朱桢作势寻思一番,便正色道:“不过旨意不能违背,让四哥换车吧。”
  “王爷……”傅友德还想再劝,朱桢却朝他递了个眼色,他便明白了,沉声道:“把囚车推上来!”
  顿饭功夫,几十名高级俘虏和朱棣、平安、张玉三人都被送入了囚车。
  大军押送着囚车缓缓驶向庆州城。
  大军计划在庆州城休整三天,然后继续南下。
  朱桢哥几个回到了他昔日的行辕,沐浴更衣,饱餐一顿,然后狂睡了一天。
  第二天一早,朱桢便召见傅友德。
  “王爷怎么不多休息会儿?”傅友德见礼之后,恭声问道。
  “睡够了,闲着也是闲着,叫你来聊聊天。”朱桢笑着请他坐下。
  “年轻就是好啊。”看着重新变的神采奕奕的朱桢,傅友德羡慕道:“要是换了末将,没有十天半个月是歇不过来的。”
  “哈哈,我要是到你这个年纪,还有你这样的体格,就谢天谢地了。”朱桢呵呵一笑,端起茶盏呷一口道:“终于结束了。”
  “是啊。”傅友德也感慨万千道:“二月初二,咱们在通州誓师出兵。冬月廿二,王爷携元主凯旋,整整两百九十天啊!”
  说着他笑笑道:“好在老天保佑,皇上圣明,王爷英明,咱们还算干的漂亮,赢得彻底。”
  “什么叫还算?”朱桢大笑道:“就是干得漂亮!绝对赢得彻底!”
  “是,是。”傅友德忙笑道:“我这不是谦虚惯了吗?咱们确实干得漂亮啊,整场战争共计歼敌十余万,俘虏近百万之众。而且把北元皇室和纳哈出一网打尽。还顺道灭了瓦剌、朵儿只部。战果之辉煌,胜利之彻底,不止本朝前所未有,哪怕放在汉唐,也是仅见的!”
  第一三五二章 功夫在诗外
  庆州行辕内。
  朱桢和傅友德一边喝着茶,一边“自吹自擂”,心情畅快无比。
  不过今天他找傅友德来,可不是光为了吹牛的。
  “此战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有父皇和大将军多年来打好的基础,有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支持,还有将士们气吞万里的英勇表现。”所以吹了一会儿,朱桢便敛住笑容问道:“取得这样的大胜,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你觉得这一场大胜真能“一扫胡尘,永清沙漠”吗?”
  “不能。”傅友德摇摇头,也正色道:“我们确实也不宜太过得意。胡人就像草原上的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说着他笑笑道:“不过这样前所未有的大胜,足以震慑两代胡人,保边疆无事四十年了吧?”
  “应该没问题。”朱桢点点头:“但前提是要处理好那些内附的,还有投降的蒙古人。”
  “王爷说得是。”傅友德深以为然道:“这一年末将巡视各部能感觉出来,其实他们对大明还不是很信任,有抵触情绪,一个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引发大量的降而复叛。”
  “很好,不愧是老傅,能看到这一层,就说明你不光会打仗,还有治理的才能。”朱桢赞道。
  “呵呵,王爷这话,末将怎么听着怪瘆得慌?”傅友德寒毛都竖起来了,跟老六混了这么多年,他太清楚王爷的做派了。
  “瞧你说的,好像本王要害你似的。”朱桢失笑道:“放心吧,我怎么会坑你呢?这是好事。”
  “什么好事?”傅友德警惕问道:“末将不是信不过王爷,我就是好奇。”
  “现在大宁的情况太复杂了,就像你说的,蒙古人确实归降了,但一个弄不好又会大规模反叛,那样我们的仗不就白打了吗?”朱桢便沉声道:“而且之前就跟你说过,大宁的位置太重要了,说是攸关国运都不为过,我实在不放心交给曹国公。”
  “……”傅友德也不好菲薄李景隆,只能笑笑道:“曹国公确实年轻了些。”
  “好吧……”朱桢也不好用大外甥未来的表现,否定他的现在。便道:“但大宁不是给他交学费的地方,回头搞成烂摊子,谁都没法收拾。”
  “是。”傅友德点头道:“一个弄不好,后果太严重了。”
  “所以还得你老哥继续坐镇大宁啊。”朱桢满怀期许的看着傅友德道:“我不是瞧不起李景隆,实在是对这个大宁镇守的要求太高了,非得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不可——本王纵观宇内,也就是大将军、颍国公与文英哥三人而已。”
  “王爷过誉了。”傅友德忙谦虚道:“末将何德何能,敢与大将军比肩?”
  “哎,老哥你定巴蜀、平云南、灭北元,功劳已经比肩大将军了,现在就看你能不能像大将军抚平幽燕那样,把大宁之地彻底变成明土,内附各部彻底化为国人了。”
  “很不容易啊。”傅友德神情严峻道:“以大将军之能,尚且用了近二十年才将北平彻底归化,末将愚鲁,怕是二十年也未必能成功。”
  “肯定可以的。”朱桢信心满满道:“我岳父那时要归化的,可是元朝都城所在,而且彼时元顺帝尚在,北元势力强大,胡人自然难以归心。”
  顿一下他接着道:“现在的情况可比那时候强太多。北元已经亡了,所有的反抗势力也被扑灭了。蒙古人正处于最老实的阶段,只要你能恩威并施,善加笼络,不愁他们不归心。”
  “好吧,那末将就试试看。”傅友德思考良久,终于还是点头道:“不过王爷赶鸭子上架,总不能这么三言两语就打发了我,怎么也得给一篇章程,好让末将心里有谱吧?”
  “放心,我会管到底的,哪怕咱们将来天各一方了,你有什么事都可以随时找我,本王能帮的一定帮,帮不上的也会给你出谋划策的。”朱桢沉声应道。
  “好,王爷这么说,末将心里就不太慌了。”傅友德松口气道:“那就烦请王爷先教我,眼下该怎么做吧。”
  “哈哈,你这个老傅,真是石头缝里都得挤出油来。”朱桢苦笑一声道:“其实本王在云南怎么干的,你都看到了,搬到大宁这边也大差不差。”
  “王爷在云南治卫所、驯土官、屡平乱、多修路、广屯田、修水利、兴文教……哦对了,还鼓励汉蛮通婚。”傅友德便板着指头数算道。
  “哈哈哈,老傅有心了,能一口气说出这么多来。”朱桢笑着赞许一声,又补充道:“不过还漏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振兴贸易。”
  “对对对,还有振兴贸易。”傅友德忙点头道:“王爷恢复茶马古道,扩大井盐和铜矿的生产销售,让云南的财政状况迅速好转,有了钱才好当家啊。”
  “没错,”朱桢颔首道:“但鼓励贸易不只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加强云南与内地的联系,让云南各族在经济层面上融入大明。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基础牢固了,上层的政权才会牢固。”
  “明白。”傅友德忙谨记道:“开边互市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以这么说。”朱桢笑笑,略略提高声调道:“不过我得提醒你,也不能全盘照搬。大宁和云南的情况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生搬硬套肯定会水土不服的。”
  “比如说呢?”傅友德是能多问一句算一句。
  “比如说,云南最核心的政策是屯田,甭管军屯民屯还是商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尽可能多的汉人在云南落地生根。”朱桢便举例道:“但大宁虽然幅员辽阔,可能屯田的地方只有庆州以南,和沿河的部分区域,其他绝大部分地方并不适合耕作。”
  “是。”傅友德深以为然道:“确实不具备大规模屯田的条件。”
  “所以除了在南部和沿河地区外,大宁不宜盲目屯田。”朱桢沉声道:“但无所谓,因为屯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用什么手段都可以。”
  第一三五三章 不是不可以
  “王爷刚才说,屯田的目的是,让更可能多的汉人在云南落地生根,那么还能有什么手段,能让汉人在大宁落地生根呢?”傅友德请教道。
  “老傅,我汉人可不只是会种地的。”朱桢笑道:“只要能赚钱,能过上安生日子,我汉人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干好。”
  顿一下,他沉声道:“我说大宁比云南条件好,可不是忽悠你,这里虽然也是塞外,但燕山山脉可没法跟西南的十万大山相比。”
  “是。”傅友德赞同道:“如果说燕山是一面墙,十万大山就是……无数堵墙,从内地到大宁,可比到云南容易多了。”
  “所以嘛,让大宁和内地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也要容易许多。”朱桢笑道:“而且草原的牛羊,和内地的物产,对对方来说都是刚需,本身就具备形成紧密联系的所有条件,之前只不过被人为的分开了。”
  “所以末将要做的,是让双方重新建立这种联系?”傅友德问道。
  “对。”朱桢沉声道:“这中间需要大量的人手,只要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然会有商人从内地招人过来。”
  “良好的条件包括什么呢?”傅友德追问道。